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1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说课稿新人教版必修1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一(1)班
3.授课时间:2024年9月15日星期一第2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和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分析地表形态的塑造力量,学生能够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培养对地理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同时,通过观察和分析地形地貌变化,学生将提升地理实践能力,并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地理问题的探究和解释。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地表形态塑造力量的类型和作用机制。
2.地貌演化的基本规律。
难点:
1.理解不同力量在地表形态塑造中的相对作用。
2.将地貌演化与自然环境变化联系起来,形成整体认识。
解决办法与突破策略:
1.通过实例分析,对比不同力量的作用效果,帮助学生理解力量间的相互作用。
2.采用图表和动画演示,直观展示地貌演化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地貌变化规律的理解。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培养合作学习和探究能力。
4.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具备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的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地表形态塑造力量相关的图片、图表、地形地貌变化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3.实验器材:准备沙盘、地形模型等模拟地表形态塑造过程的实验器材。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布置实验操作台,确保教学环境适宜学生参与讨论和实验操作。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地表形态塑造力量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观察过自然界的地形地貌吗?这些形态是如何形成的?”
展示一些关于河流侵蚀、火山喷发、冰川作用等自然现象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地表形态塑造的力量。
简短介绍地表形态塑造力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地表形态塑造力量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地表形态塑造力量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地表形态塑造力量的定义,包括地质力量、水力、风力、重力等。
详细介绍不同力量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地表形态塑造力量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地表形态塑造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地表形态塑造力量案例进行分析,如河流侵蚀形成峡谷、冰川侵蚀形成U型谷等。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地表形态塑造力量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地表形态塑造力量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地表形态塑造力量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如“如何通过工程措施减缓河流侵蚀”。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地表形态塑造力量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表形态塑造力量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地表形态塑造力量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地表形态塑造力量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这些力量。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地表形态塑造力量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并鼓励他们思考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或未来的职业发展。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方面: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地表形态塑造力量的概念,如地质力量、水力、风力、重力等。
-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不同地表形态塑造力量的作用过程和结果,如河流侵蚀、火山喷发、冰川作用等。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形地貌的形成原因,理解地貌演化的基本规律。
2.能力提升方面: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提高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锻炼了合作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在课堂展示和点评环节,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