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1单元 第3课《囚绿记》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高中语文第1单元第3课《囚绿记》说课稿新人教版必修2
一、设计意图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赏析《囚绿记》这篇散文,旨在让学生深入理解散文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文章的意象、象征意义以及作者的内心情感,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与人生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语文核心素养。通过阅读《囚绿记》,学生能够提升对散文语言的感知力和理解力,锻炼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分析作品中的自然意象和情感表达,增强审美鉴赏能力,并深化对自然和生命价值的理解,促进文化传承与个人价值观的塑造。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囚绿记》中“绿”的象征意义及其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
②分析作者对“绿”的喜爱与囚禁之间的矛盾情感,体会散文的抒情特点。
③学习散文中运用到的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以及它们在表达情感和深化主题上的作用。
2.教学难点,
①深入挖掘“绿”的象征意义,理解其与作者情感、时代背景的关联。
②把握散文中细腻的情感变化,分析作者在表达个人情感时如何融入对时代和社会的思考。
③学会从散文中提取信息,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包括《囚绿记》原文及注释。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如描绘自然景色的摄影作品,以及与文章内容相关的视频片段,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境和情感。
3.教学课件:制作包含文章结构分析、修辞手法讲解、情感变化分析等内容的PPT,便于学生跟随教学进度。
4.教室布置:布置教室环境,设置分组讨论区,为学生提供便利的讨论交流空间。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散文的特点和《囚绿记》的作者陆蠡的生平,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提问“你们如何看待自然与人生的关系?”引出《囚绿记》的主题。
2.讲授新知(20分钟)
-第一环节:阅读与感知
-学生阅读《囚绿记》原文,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的语言风格和情感表达。
-学生分享阅读感受,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意象。
-第二环节:分析与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绿”在文章中的象征意义,探讨其与作者情感的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散文中的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第三环节:深入解读
-教师带领学生深入解读散文中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分析散文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3.巩固练习(10分钟)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供的练习题,如填空、改写句子、撰写读后感等。
-教师巡视课堂,给予学生个别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散文的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阅读课外相关散文,撰写一篇关于自然与人生关系的短文。
-提醒学生注意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这篇文章与《囚绿记》在表现自然与人生的关系上有着相似之处,通过阅读可以进一步理解散文中自然意象的情感表达。
-《荷塘月色》朱自清
-通过阅读这篇描写荷塘美景的散文,学生可以对比《囚绿记》中对“绿”的描写,体会不同作者对自然景物的不同情感和表现手法。
-《荷塘月色》背景资料
-收集与《荷塘月色》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如作者生平、写作背景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散文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感。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选择上述拓展阅读材料进行自主阅读,并撰写读后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收获。
-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对散文中的自然意象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与作者情感、时代背景的联系。
-布置探究性作业,如“如果你是《囚绿记》中的作者,你会选择哪种自然元素来象征你的情感?”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散文作品。
-通过网络平台或社交媒体,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作品,促进交流与互动。
-鼓励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如朗诵比赛、散文创作比赛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3.实践活动建议
-观察校园内的自然景物,以散文的形式描写,并尝试运用《囚绿记》中的修辞手法。
-选择一个与自然相关的公共空间,进行实地考察,收集素材,创作一篇散文。
-以“自然与我”为主题,举办一次语文演讲或辩论赛,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4.课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