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3 囚绿记 高中语文必修二.ppt

发布:2016-12-29约8.35千字共4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检查预习 正音: 陆蠡 瞥见 移徙 猗郁 蕈菌 进入研读文本 既然题目为“囚绿记”,课文中哪几段是写“囚绿”?“囚绿”之前,之后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圈划关键句即那些写行动的句子) 找出答案并用与“囚绿”形式相同的动宾短语概括。 1.释题: 标题“囚绿”是什么意思?这里的“绿”指什么?从全文看,“囚绿是怎么一回事? “囚绿”就是把绿色囚禁起来。 “绿”指绿色的常春藤。 “囚绿”指“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 3.本文以作者对绿的感情变化为线索。那作者对绿的感情变化是怎样的? 喜爱——囚禁——开释——思念 4、以“恋绿——囚绿——释绿——思绿”为结构,划分全文层次。 l-7 自然段为第一层 : 8-11 自然段为第二层; 12-13自然段为第三层; 第14 自然段为第四层。 5、作者因为爱绿而囚绿,课文哪些语句体现了他对绿的深爱? (铺垫下文) 6、对被囚的“绿友的尖端总是朝向窗外的特征,你得到什么启示? 外形特点: 常春藤的枝条向一个方向即向着阳光方向生长。 性格特征: 不屈不挠、追求光明。 启示我们: 人的生命和尊严不可侵犯;人的自由不可剥夺;万物各得其所,人为不可干扰;如果真的喜欢某人或某物,就应该给他(它)自由,让其自然成长…… 7、从文中找出显示作者囚绿行为的句子,并说说对作者“囚绿”这个行为,你是如何理解的? “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 评价: 1、作者那份对绿的渴望,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的向往; 2、但是,这也是一种自私之举,是对绿的施暴之举,是对生命的一种遏制、一种摧残。 8、为什么最后作者又让“绿囚”恢复了自由?联系上下文,说说“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中“珍重”一词的深刻含义。 因为“绿囚”执著地向着阳光生长,作者被这种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所折服,最终把绿释放了。“珍重”一词表现了作者对永不屈服的抗争精神的敬畏。 9.文中称呼常春藤为“绿影”“绿友”“绿囚”和“囚人”,用词不同,含义有何不同? 10.1935年作者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上海沦陷后,他留沪主办该社工作。1942年4月13日,因出版抗日小说,被捕,刑审数月,受尽酷刑,英勇不屈,被日寇秘密杀害。由作者“释绿”的时间和地点以及这段作者的生平,你联想到什么?你认为这篇文章仅仅是在写 常春藤吗? “释绿”这部分是文章的主题所在,在这里,作者是在借物抒情,以小见大,他从“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那种顽强抗争的性格、永向光明的执著中仿佛也照见了自己的性格和命运。作者后来“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珍重地开释”,表明了他发自内心深处的对自由和光明的呼唤。 11.结尾一段仅仅是在思念绿色的常春藤吗?联系本文的表现手法,说说你的理解。 12、主题诠解: 本文的作者采用“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象征手法,借物抒情,以小见大。课文表面上写的是“囚绿的故事,实际上是通过对“绿囚”的赞美,讴歌了中华民族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的抗争精神,歌颂了中国人民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传达出作者期望沦陷的祖国山河早日摆脱日寇黑暗统治、重获光明的心声。 绿的特点: 蓬勃 向阳 固执 象征: 生命、希望 光明、自由 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点此播放视频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