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复习1要点讲解.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精神活性物质(psychoactive substance)
能够影响人类情绪、行为、改变意识状态,并有致依赖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人们使用这些物质的目的在于取得或保持某些特殊的心理、生理状态。
依赖(dependence)
是一组认知、行为和生理症状群,表明个体尽管明白使用成瘾物质会带来明显的问题,但还在继续使用。导致耐受性增加、戒断症状和强制性觅药行为
躯体依赖(physical dependence)
是指由于反复使用某种药物或物质所造成的一种躯体的适应状态,中断用药后产生一种强烈的躯体方面的损害,即戒断综合征,表现为出现一系列特有的躯体和精神症状,使个体非常痛苦,甚至危及其生命
心理依赖(psychological dependence)
是指用药后产生一种愉快满足或欣快的感觉,并在心理上驱使用药者具有一种要周期性地或连续性地用药的欲望,从而产生强迫性的用药行为,以便获得满足或避免不适感。心理依赖构成药物或物质滥用和依赖的主要特征
耐受(tolerance)
耐受性是一种状态,指药物使用者必须增加使用剂量方能获得所需的效果,或使用原来的剂量则达不到使用者所追求的效果。
戒断综合征(withdrawal syndrome)
指长期反复高剂量地使用某种物质后绝对或相对戒断时出现一组不同表现、不同程度的症状。
精神活性物质的分类
1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 酒精、巴比妥类、苯二氮卓类,氯胺酮(K粉)、阿片类(海洛因、吗啡、阿片、美沙酮)
2、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 咖啡因、苯丙胺、可卡因
3、致幻剂 麦角酸二乙酰胺,大麻
4、挥发性溶剂 丙酮
5、烟草
诊断与鉴别诊断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
1、症状标准
(1)有精神活性物质进入体内的证据,并有理由推断精神障碍系该物质所致;
(2)出现躯体或心理症状,如中毒、依赖综合征、精神病性症状,及情感障碍、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障碍等。
2、严重程度标准 社会功能受损。
3、病程标准。除残留性和迟发性精神障碍之外,精神障碍发生在精神活性物质直接效应所能达到的合理期限之内。
4、排除标准:排除精神活性物质诱发的其他精神障碍
阿片类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阿片药物是指任何天然的或合成的、对机体产生类似吗啡效应的一类药物。包括阿片、海洛因以及具有吗啡样作用的化合物,如度冷丁、美沙酮等
临床表现
初吸阿片类物质后感到恶心、呕吐、头昏、无力、视物不清、焦虑,然后不适减少 快感增加。快感传至全身,皮肤温度1分钟 似睡非睡 松弛 “Hi” 0.5-2h 2-4h精神振奋 。3-6小时需重复。依赖形成。
戒断症状
8-12小时 呵欠,眼泪鼻涕齐流,出汗
12-15小时 思睡,却睡不安稳,频频醒转
情绪恶劣,烦躁不安,紧张焦虑,易激惹
瞳孔散大,打喷嚏,起鸡皮疙瘩,寒战
厌食,恶心呕吐,腹绞痛,腹泻
全身骨和肌肉酸痛,有时肌肉抽动
软弱,怕冷,不眠,心博加快,血压上升
情绪或更加激惹,出现攻击行为,或转为抑郁。
36-72小时之间达到高峰
治疗
脱毒治疗
替代疗法 美沙酮(methadone)丁丙诺啡(buprenorphine)
非替代疗法 可乐定(clonidine)洛菲西定(lofexidine)
酒精
临床表现
(一)急性酒中毒
1、普通醉酒
2、病理性醉酒
(二)酒精依赖综合征
1.难以控制的饮酒欲望
2.刻板的饮酒模式
3.对酒精耐受性改变
4.一旦血液酒精浓度下降即出现戒断症状
5.饮酒后上述戒断症状迅即消除
(三)戒断综合征
1、单纯性戒断反应
2、震颤谵妄(48-96h)P189
(三)记忆及智力障碍——酒精相关性痴呆
(四)其他精神障碍
1、酒精性幻觉症
2、酒精性妄想症
3、人格改变
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
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或称精神兴奋剂(psychosimulants),主要两大类:
可卡因
苯丙胺类兴奋剂(amphetamine-type stimulants,ATS)是苯丙胺及其衍生物的统称.(苯丙胺是麻黄素的类似物,甲基苯丙胺(MA)俗称“冰毒”。3.4-亚甲基-二氧甲基苯丙胺(3.4 methy lenedioxymeththamphetamine,MDMA)俗称摇头丸,又称迷魂药)
第五章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常见脑病综合征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原则,治疗原则
1.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