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03-T 18-2011无公害坛紫菜栽培技术规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S 65.150 B 51
DB 3303
温 州 市 地 方 标 准 规 范
DB3303/T 18—2011(2014)
代替 DB3303/T 18—2003
无公害坛紫菜栽培技术规范
2011 - 10 - 26 发布
2011 - 11 - 01 实施
温 州 市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 发 布
DB3303/T 18—2011(2014)
前 言
本标准是对 B3303/T 18-2003《无公害坛紫菜栽培技术规范》的修订,本次修订主要的修改内容为: 1)将 DB3303/T 18.2《无公害坛紫菜栽培技术规范 第 2 部分:养殖技术规范》改名为 DB3303/T 18-2011 《无公害坛紫菜栽培技术规范》;2)删除 DB3303/T 18.1《无公害坛紫菜 第 1 部分:商品紫菜》;3) 按《标准的编写》(白殿一等著,2009)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段的引用语。
本标准由温州市海洋与渔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温州市海洋与渔业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洪喜、周志明、杨星星、管加兴、黄振华。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3303/T 18-2003,本次修订为第一次修订。
I
DB3303/T 18—2011(2014)
无公害坛紫菜栽培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范了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的采苗、栽培、病害预防、收获。 本标准适用于无公害坛紫菜栽培技术。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407.4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 5052 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3 术语和定语
下列术语和定语适用于本部分。 3.1 果胞子
紫菜叶状体成熟后产生的孢子。能做轻微的变形运动,遇碳酸钙(贝壳)基质即固着,钻进壳内生 长发育。
3.2 壳孢子
果胞子在贝壳内生长发育成丝状体,丝状体成熟后产生的孢子即为壳孢子。 4 采苗
4.1 果胞子采苗 4.1.1 采苗时间
3月中旬~4月上旬。 4.1.2 种菜的准备
选个体大、色泽深且鲜艳、藻体健康无病(最好是野生的)紫菜作为种菜。用清洁海水洗去杂藻和 污泥,挤干后再晾至紫菜失水60%~70%,晾干时要经常翻动使其均匀。如不马上采苗,可装入塑料袋 扎紧口,保存于-15℃~-20℃冷库中。
4.1.3 采苗基质
4.1.3.1 材料
1
DB3303/T 18—2011(2014)
文蛤贝壳。
4.1.3.2 处理
采苗前2天,可用1.5㎏漂白粉加入100㎏水配制的溶液浸泡后清洗干净备用。 4.1.4 水质
水质应符合NY 5052 规定,盐度18~30。 4.1.5 采苗方法
将处理的贝壳按次序呈鱼鳞状整齐地排列在池底;或用聚乙烯线串扎,每串、每条竹竿上的贝壳大 小要均匀,大壳6~8层/串,小壳8~10层/串,每串高度小于45cm。
上午7:00~10:00,按每1㎏ 晾干的种菜加30㎏ 澄清的新鲜海水放入缸中,不断搅拌,使果胞子充 分放散出来。当果胞子浓度大于10000个/毫升时,捞出种菜挤干,再用纱布或筛绢网滤去杂质,即得 果胞子水。果胞子密度按100个/毫升果胞子或1kg种菜采1t育苗水体。采苗时将该果胞子水稀释至所需 浓度均匀地喷洒到采苗池中的贝壳上使其附着。
4.1.6 采苗密度
果胞子采苗密度以30~40个/平方厘米为佳。 4.2 丝状体培育与管理
4.2.1 换水
果胞子水喷洒到贝壳上后,一般7d 后开始换水。每10d 换一次水。 4.2.2 洗壳
采苗半月后,结合换水时洗刷贝壳,壳孢子形成阶段减少洗刷次数。 4.2.3 施肥
每次换水时须加入一定量的氮、磷肥,比例为10:1。采苗后10d 开始施肥,浓度按培育水体氮肥 5mg/L,磷肥2.5mg/L;6月初~8月初(缩光初期)氮、磷肥各增加一倍;缩光后氮肥减少至5mg/L或不 施,磷肥增加到10mg/L~15mg/L;孢子苗前半期,停止使用氮肥,单施磷肥15mg/L~20mg/L。 4.2.4 控光
丝状体培育阶段光照的控制见表1。
表1 丝状体培育阶段光照控制
培育时期
光强(lx)
光照时间(h)
备 注
前期~6月上、中旬
15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