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紫菜栽培技术规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DB3302/T 064—2008
PAGE 4
PAGE 1
宁波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2009-01-01实施2008-12-30发布坛紫菜栽培技术规范DB3302/T 064—2008DB3302宁波市地方标准ICS65.150
宁波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2009-01-01实施
2008-12-30发布
坛紫菜栽培技术规范
DB3302/T 064—2008
DB3302
宁波市地方标准
ICS65.150
B 51
DB3302/T 064—2008
PAGE I
前 言
本标准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宁波市水产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象山县海洋与渔业局、宁波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骆其君、郑岳夫、郑凯宏、刘长军、张文剑。
PAGE 8
坛紫菜栽培技术规范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坛紫菜栽培的术语和定义、海区选择、栽培设施、布局与海区设置、幼苗海上培育、成菜栽培和收获。
本标准适用于坛紫菜的半浮动式栽培、插杆式栽培和全浮流式栽培。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T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NY 5052 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术语和定义
栽培筏架
栽培筏架是支持紫菜在海区生长的一种栽培系统,主要的结构有固定装置(锚、桩)、连接装置(缆绳、桩缆)、支持装置(支腿、吊绳、浮绠、撑杆、浮子)与培植装置(网帘)等四个部分。根据筏架结构及布局有半浮动式栽培筏架、插杆式栽培筏架和全浮流式栽培筏架等三种形式。
筏式栽培
半浮动式栽培是坛紫菜在潮间带中潮区和低潮区实施的生产方式。涨潮时,筏架随潮水漂浮在水面;退潮后,依靠支腿支撑在滩面上,使筏架的网帘干露。
插杆式栽培
插杆式栽培是坛紫菜在潮间带低潮区和潮下带浅海滩涂上实施的生产方式。筏架吊挂在插在滩面的插杆上,筏架可随潮水的涨落或人为的控制而升降。涨潮时,筏架随潮水浮于水面;退潮后,筏架悬挂在插杆上露出水面。
全浮流式栽培
全浮流式栽培是坛紫菜在浅海海区实施的生产方式。筏架不受潮汐影响始终漂浮在水中,依靠相应的装置和人工操作进行网帘干露或者采取其他方法处理苗帘。栽培的区域不受潮间带与底质的限制。
冷藏网技术
冷藏网技术是将干燥与密封的紫菜网帘放置在–24℃~–18℃
幼苗培育
坛紫菜的壳孢子网帘在海区栽培筏架上,经过培育,长成1cm~3cm幼苗的过程。
养成
坛紫菜幼苗在海区栽培筏架上,经过培育,长成成菜的过程。宁波市坛紫菜栽培标准化模式图参见附录B。
栽培海区环境条件
海区环境
栽培海区符合GB/T 18407.4要求。底质为沙质、泥沙质,滩面平坦,比降小,风浪小,潮流畅通,流速l0cm/s~30cm/s,不受强风正面袭击,能保持筏架、网帘的完好,生产安全。
水质
应符合GB 11607和NY 5052的要求。盐度21~32。
潮区
半浮动式栽培适宜中潮区,以干露时间为标准,在大潮退潮时,栽培筏架干露时间为2h~4.5h的潮区。插杆式栽培适宜于中低潮区,中潮区的中下部至大潮干潮时水深为2m~3m的潮下带。全浮流式栽培适宜在大干潮线以下的水深为 5m~15m浅海海区。
栽培设施
网帘
网线
20支纱维尼纶绳,或48股~96股维尼纶与聚乙烯(或尼龙丝)混纺绳,直径3mm~6mm
规格
通常有网状网帘与条形网帘,网状网帘的网目不少于20cm;条状网帘的条绳可单条或双绳并列,条距7.5cm~10cm
网纲
用直径0.5cm~1.0cm聚乙烯绳作网帘的边纲,四角应留吊角的扣鼻。
网帘处理
新网帘用淡水充分浸泡,反复捶洗,洗至网帘不产生泡沫后晒干备用。旧网帘经密封堆放,使紫菜固着器及杂藻充分腐烂后,洗净晒干备用。
网帘上幼苗的标准
紫菜幼苗的长度为1.0cm~5.0cm,密度为10个/厘米~30 个/厘米。
半浮动式筏架
浮绠
用直径1.0cm~2.0cm的聚乙烯绳制作,浮绠长度以网帘多少而定,一般为120m~150m。网帘固定在两条浮绠间,浮绠与桩缆相连。
撑杆
用直径5cm~8cm的毛竹制作,长度与间隔按网帘的长宽而定。撑杆放置在两条平行的浮绠之间,使网帘在水平方向上能够平整地撑开。
支腿
用竹梢或树干制作,高度为0.5m~0.8m。
桩缆
连接桩和浮绠,用聚乙烯绳制作。规格依海区而定,一般为直径2.0cm左右。长度为栽培海区大潮时最高潮位水深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