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无公害栽培技术规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大蒜无公害栽培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蒜(蒜薹、蒜头)无公害栽培的产地环境条件、栽培技术措施、收获及后续管理。
2.产地生态环境要求
选择远离工厂“三废”污染源,基地的土壤、灌溉用水、空气等环境条件必须符合GB/T18407.1-2001的规定。基地要经过认定,才能进行无公害大蒜生产。 95%、健瓣率不低于 93%、整齐率不低于 90%、完整度不低于 90%、水份低于65%。
3.2用种量
每667㎡大田需蒜种150-200kg。
3.3田块准备
3.3.1田块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地下水位较低处建立基地。周围不要种植其它葱属作物,如大葱、洋葱、韭菜等。同时,坚持轮作换茬,减少重茬。
3.3.2施足基肥
播种前7d~8d,每667㎡施入充分腐熟的农家灰杂肥或堆肥1000㎏~2000㎏,过磷酸钙50㎏~70㎏,硫酸钾15㎏~20㎏。
3.3.3整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立即灭茬晒垡,施肥后耕翻田块,深20㎝,使土肥混合均匀,然后作畦,畦宽1m~1.5m。
3.4播种
3.4.1适期播种
大蒜播种的最适时期是使植株在越冬前长到5~6片叶,此时植株抗寒力最强,在严寒冬季不致被冻死,并为植株顺利通过春化打下良好基础。常德市一般在9月中、下旬播种。9月份天气凉爽,适于大蒜幼苗出土和生长,冬前幼苗生长健壮,蒜薹和蒜头可获得优质高产。
3.4.2种子处理
播前在选择蒜瓣的同时,还要对蒜瓣进行处理,具体方法:去除底盘,这样可提前3d~5d发根;浸种催芽,可在播种前剥去蒜皮或在播种前把蒜瓣在水中浸泡1~2天,或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种10~12h,捞出晾干播种。
3.4.3合理密植
播种时坚持顺畦拉沟摆种,沟深4㎝~5㎝,播种后覆土压实,密度原则上根据蒜瓣大小、土壤肥力、播种早晚来确定,对于蒜瓣大、土壤肥、播种早的可适当稀点,反之则密些。一般情况下,纯种田行距20㎝,株距8㎝,每667㎡种植40000株左右。
3.5田间管理
3.5.1追肥
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追肥要按照“轻施提苗肥,巧施返青肥,重施抽薹肥,补施催头肥”的原则进行。具体方法:
提苗肥:宜在2叶~3叶期施用,此时大蒜已进行自养生长阶段,可视苗情每667㎡用1000㎏腐熟粪肥况兑水泼浇;
返青肥:宜在3月中旬,当气温逐步回升,大蒜即将返青生长时追肥,一般每667㎡施尿素15㎏~20㎏,基肥不足的田块,每667㎡增施45%三元素复元肥25㎏;
抽薹肥:在四月中旬大蒜鞘叶(最后一叶)刚露尖时追施效果最好,一般每667㎡施尿素10㎏、硫酸钾5㎏。
催头肥:采薹后每667㎡施尿素5㎏、硫酸钾5㎏。
实际操作过程中,根据田情苗情,灵活掌握。
3.5.2水分管理
齐苗期:一般播种1周即齐苗。追施齐苗肥后,若田土较干,可灌水1次,促苗生长。
幼苗前期:幼苗期是大蒜营养器官分化和形成的关键时期。大蒜齐苗后进入幼苗生长前期,由于齐苗后灌水1次,加之长江流域地区此期也正值秋雨较多的时期,因此要控制灌水,并注意秋雨后田间的排水工作。
幼苗中后期:以越冬前到退母结束为标志。此阶段较长,也正是大蒜营养生长的重要时期。越冬前许多地方降雨已明显减少。土壤较干,应浇灌1次;越冬后气温渐渐回升,幼苗又开始进入旺盛生长,应及时灌水,以促进蒜叶生长,假茎增粗。
抽薹期:蒜苗分化的叶已全部展出,叶面积增长达到顶峰,根系也已扩展到最大范围,蒜薹的生长加快,此期是需肥水量最大的时期,应于追孕薹肥后及时浇灌抽薹水。“现尾”后要连续浇水,以水促苗,直到收薹前2到3天才停止浇灌水,以利贮运。
蒜头膨大期:蒜薹采收后立即浇水以促进蒜头迅速膨大和增重。收获蒜头前。5天停止浇水,控制长势,促进叶部的同化物质加速向蒜头转运。
3.5.3中耕锄草
目前比较理想的蒜田除草剂有旱草灵、蒜草醚、恶草灵及果尔等,蒜地禁用的除草剂有:绿、黄隆、甲黄隆、百草敌、2甲4氯、苯达松、嘧黄隆、巨星、拉索、2,4-D、乙草胺和西玛津。据研究,这些除草剂对人、畜健康有害。
播种至出苗前喷除草剂。扑草净:对防除蒜地的马唐、灰灰莱、蓼、狗尾草等有效。50%的扑草净亩用药100~150克。除草通:亩用药35~6S克。对以单子叶禾本科杂草为主的蒜田,每亩用大惠利120~150克于播种后5~7天(出苗前)加水30~50千克稀释,晚间喷雾。以双子叶阔叶草为主的蒜田,每亩用25%恶草灵120~150毫升,或24%果尔45~60毫升,于播种后7~10天(出苗前)加水40~60千克,晚间喷雾。蒜苗幼苗生长期,当杂草刚萌生时即进行中耕,同时也除掉了杂草,对株间难以中耕的杂草也要及早拔除,以免与蒜苗争肥。
3.5.4病虫害防治
大蒜的主要病害有要有叶枯病、霜霉病等。虫害主要有葱蓟马和蒜蛆。病虫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综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