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投资心理学(Psychology.doc

发布:2018-07-03约1.59万字共1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投資心理學(Psychology of Investing) by約翰?納夫辛格前言 華爾街古老諺言:『兩大因素驅動著市場:恐懼與貪婪』。第一章 心理學與財務學 知道幻覺的存在有助於避免錯誤。 人在處理資訊時,常利用若干捷徑或情緒過濾機制,以提高效率→造成一個常見的問題:高估資訊的準確度(把事件結果可能出現的範圍定得太窄了,如同LTCM)與重要性。 注意力定錨(anchoring):投資人往往把注意力放在某基準點上。如常常定錨在股票當初的購買價格及近年來的最高價位上。 傳統財務學:假設人們是理性的,並指出人應該要怎麼做才能使財富最大化。 行為財務學:探討在金融環境中人們實際上是如何作為的。 本書內容: Ch2—過度自信(overconfidence):過度自信的投資人常常過度交易,承擔過高的風險,卻賺取較少的報酬。 Ch3—規避後悔並追求自尊:讓投資人對於賺錢的股票賣得太快,卻對賠錢的股票持有得太久。 Ch4—過去記憶會隨著時間而改變,以淡化人們因失敗而產生的後悔。 Ch5—心理會計(mental accounting):用來儲存並追蹤重要的決策與結果。 Ch6—投資人如何看待投資組合多角化(portfolio diversification)。 Ch7—代表性偏誤(representativeness)與熟悉度偏誤(familiarity)。 Ch8—心理學、群眾心理學及投資三者間的交互作用,引起市場狂熱與價格泡沬,網際網路互動使這個心理偏誤問題更嚴重。 Ch9—事前規劃、誘因機制及若干經驗法則對於人們在面對各種心理偏誤時,維持自制的困難的問題很有幫助。Reference:Meir Statman, “Behavioral Finance: Past Battles and Future Engagement”,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 (Nov./Dec. 1999), 18-27。 過度自信 過度自信使人高估知識低估風險;誇大控制事件的自我能力。 [例證一] 美國大學生82%認為自己優於平均,顯然很多人都錯了。 [例證二] 新公司創始人自認為成功的機率為70%,可是只有39%的人認為,其他像他們一樣的新公會成功。☆過度自信的影響:交易頻繁進而危害財富的累積—因手續費成本提高。帶來錯誤決策—買錯股票。帶來風險誤判—傾向承擔較高的風險。 當人感覺自己對事情的結果有控制能力時,過度自信的傾向更大。如在投擲錢幣前就被邀請來下注的話,通常會賭的比較高。換言之,人彷彿覺得自己的親身參與多多少少會影響事件的結果,但這顯然是個幻覺。以投資方面來說:人還是會相信他們所擁有的股票會比他會所未擁有的股票,表現要來得好。 過度自信使我們錯判資訊的準確度,且對資訊的判斷有所偏誤。 男性對於自我的投資決策能力較女性更傾向於過度自信,因男性的交易操作較女性頻繁。據研究顯示:男性與女性的交易頻次與過度自信的傾向一致。但如果說男性是因擁有較多的資訊,而不是過度自信所致,也不無可能。 過度自信的投資人交易較頻繁,據調查顯示(圖2.1)單身男子的週轉率已婚男子已婚女子單身女子。(圖2.2)且週轉率較高的投資人並沒有因其額外的努力而獲得較高的報酬,反而因交易頻繁須支付較多佣金,使得淨報酬率比週轉率較低的投資人低。顯然過度自信的交易,對於財富累積危害甚大。 過度交易引起的問題,非僅手續費成本而已,還買錯股票。針對某組交易帳戶研究顯示,投資人將某支股票仕部賣出後,在三週內又買進另一支不同的股票。並去觀察換股操作的一年期績效,發現換進來的股票報酬率比先前賣掉的股票低了5.8%。 有兩項因素使過度自信的投資人所擁有的投資組合具有較高風險:首先,這些投資人傾向購買高風險的股票(規模較小、成立未久的公司)。第二,傾向於低度多角化,也就投資組合不夠散。也就是說過度自信投資人低估了自己承擔的風險。☆過度自信的由來:知識幻覺。控制幻覺。 知識幻覺使人以為預測的準確度會隨著資訊增加而增加。例如:投擲骰子的最後三次都丟出四,那麼再丟一次結果會是?—很多人相信”四”會出現的機率大於六分之一。 利用網際網路,投資人可以接觸大量資訊,卻不知應如何解讀資訊。因資訊要加上分析才能成為知識。故網路上大量的資訊常迼成幻覺。 人們自以對於一些不可控制的事件具有影響力。關鍵因素如下:選擇:主動選擇常會帶來控制感。結果出現的順序:先出現正向結果比先出現負向結果,更容易使人產生控制幻覺。任務熟番度:一個人對工作愈熟悉,就愈覺得能掌控工作。資訊:取得的資訊量愈大,控制幻覺愈大。積極涉入:對任何事情,參與度愈大,能夠掌控的感覺就愈強烈。☆線上交易與績效: 使週轉率上升。 使過度自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