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第一课时 修改.ppt

发布:2017-11-08约3.08千字共3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一、大气是如何受热的 热力环流在生活中的表现 海陆风 山谷风 城市风 基础练习 *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上界 地面 太 阳 辐 射 地 面 吸 收 大气吸收 地面增温 说一说: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太阳暖大地” 大气反射 ——热量传递的过程 水汽 成云致雨 气体 悬浮物质 -吸收紫外线 组成 N2 O2 O3 CO2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下 上 分层 对流运动显著,天气复杂多变 水平运动显著,利于高空飞行;有一O3层 有一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见下图 大气的组成及分层结构 地 面 高层大气 平流层 对流层 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 二氧化碳、水汽吸收红外线 (有选择特性) 1、吸收作用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参与的大气成分: 特点: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参与的大气成分: 云层、尘埃 无选择性 空气分子、尘埃 特点: 具有选择性 为什么晴朗的天空是蓝色的?为什么过马路时没有蓝色灯? 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波最容易被散射,而波长较长的红、橙、黄色光的透射能力较强,不易被散射. 大气上界 地面 太 阳 辐 射 地 面 吸 收 大气吸收 地面增温 地 面 辐 射 大气 吸收 射向宇宙空间 说一说: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太阳暖大地” 2.“大地暖大气” 大 气 增 温 想一想: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什么? 根本来源是什么? 大 气 辐 射 射向地面 3.“大气还大地” 大气逆辐射 地 面 太 阳 大气发射 ——热量传递的过程 没有大气的月球情况 有大气的地球的情况 大气 上界 白天: 月球表面温度高172℃ 夜 白天: 地球表面气温低 月球表面和地球表面受热过程比较 夜晚: 月球表面温度低-183℃ 夜晚: 地球表面气温高 大气在大气的受热过程中充当了哪些作 用? 保温瓶、保护伞 在寒冬,我国北方农民会在农田里燃烧秸秆制造烟雾,就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为什么? 应用1 太 阳 辐 射 地 面 辐 射 塑料大棚和玻璃温室都能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请简要说明原因。 应用2 为什么每天最高气温并不是出现在太阳高度最大的正午12点,而是出现在14点钟? 练习册P26 第1、2题 活页:P89 第2—4题、第7、8题 4.晴天与阴天的气温日较差哪个大?为什么? 5.露或霜为什么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1.青藏高原为什么太阳辐射最强? 2.“高处不胜寒”是如何造成的? 3.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新疆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密度低,云层薄,削弱作用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高处”空气稀薄 ,到达的地面辐射少 新疆地区晴天多,云层薄,白天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温度较高;夜晚保温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大气逆辐射少,温度较低。所以该地昼夜温差大。 晴天。因为晴天云层较薄,白天削弱作用小,温度较高;夜晚保温作用较小,温度较低. 晴朗的夜晚,云层稀薄,大气逆辐射的保温作用较小,温度较低. D  1.下列图中的纬度相同的四地,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2.深秋初冬时节是山东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 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 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 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干燥空气又提供了足够的扬尘颗粒 D  4.下面少数民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台湾高山族人说:“我们这里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 太阳辐射最强” B.东北鄂伦春人说“我们这里纬度高,夏季白昼长, 日照长,故太阳辐射最强” C.新疆维吾尔族人说:“我们这里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晴天多,云量少,太阳辐射最强” D.西藏藏族人说:“我们这里地势高,空气稀薄,尘埃少, 水汽少,晴天多,日照时数多,因此太阳辐射最强” D  3.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A.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 B.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 C.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D.大雾增强大气逆辐射 B  大气的运动 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太阳辐射纬度分布不均 二、热力环流 根本原因: 等压面 A B C 假如地表性质均一,且温度一致 热力环流的成因: 地面 B A C 受热 冷却 冷却 高 低 高 高 低 低 大气水平运动 地面冷热不均 大气垂直运动 同一水平面 产生气压差异 总结: 热力环流 G 高 地面 A B C 受热 冷却 冷却 低 低 地面冷热不均 大气垂直运动 同一水平面 产生气压差异 大气水平运动 注意: ①高压、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而言的 ②同一垂直面,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③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