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论高校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doc

发布:2017-08-27约2.44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论高校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摘 要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针对当前高校二十四式太极拳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使教师能更清楚教授二十四式太极拳课主要的内容和任务,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二十四式太极拳。 关键词 高校 太极拳 教学 太极拳是高校学生十分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在高校的武术课教学中大部分老师只注重对具体动作的教学,忽略了太极拳的基本知识的介绍,更没有对太极拳的技法和攻防含义的讲解。太极拳套路动作较复杂,平时学生接触较少,加上体育课时有限,因此要想学好太极拳,必须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才能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使学生尽快地掌握。除了注意教学方法外还要特别注意太极拳课的教学内容。 太极拳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内容的教学: 一、太极拳的内涵 中国武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数千年,与传统文化的孺玄道释、兵医术艺等各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它具有极丰富的文化内涵。太极拳更是如此,它直接以我国古代太极哲理为拳理,不仅有着探厚的哲学理论基础,而且在诸多方面映射着华人的民族性格,就审美情趣来讲,它也代表着典型的东方审美情趣而迥然异于西方海洋商业文明的审美观。太极拳主要形成了陈、杨、武、吴、孙主要流派。 二、二十四式太极拳简介 二十四式太极拳是在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改变了过去那种先难后易的锻炼顺序,按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整理、改编出来的。是社会上流传习练最广的太极拳套路之一。同时,也是体育院校社会体育专业、运动保健专业等《武术》教学大纲中的必修教材之一。其内容丰富,结构严谨,动作柔和缓慢,风格独特,连贯性强。虽然全套动作只有二十四个主要姿势,但其整套动作结构仍然存在着动作数量多,方向路线变化多,往返转折,左旋右转,路线复杂;每一个动作所包含的因素多,外有手、眼、身法、步的规格,内有精、气、神、意的配合以及动作间的前后衔接,连贯、速度的要求和上下肢动作的配合等因素。 三、太极拳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 太极拳修炼中所涵养的道德有两重含义一是一般的、狭义的道德即“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依靠对善恶形成的舆论以及人们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纪律、法律手段来维持的社会现象”。 在太极拳教学中,首先讲授广义的道德含义,使学生了解到自己所要学习练习的是世间万物的自然规律,是宇宙间的一种最根本的物质,是万物之始,是玄妙的道德观立足于广义的高起点去俯视一般的狭义的道德含义,就会理解在人类社会中生存,受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的约束,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会常常遇到很多的不如意,听到有刺激的语言和看到不平之事。大学生由于身体正处在发育、发展和完善阶段,个性趋于定型但不稳定,遇事思想单纯、性格急躁,很容易好心办坏事。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是精神面貌和文化素养的体现,太极拳的练习正是强调修身养性、涵养道德、提高自身素养在太极拳的练习过程中,改造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活动是自觉自愿的是自己磨练自己,而不需要他人的督促检查为了尽快检验自己的练习效果,提高动作质量,必须处处涵养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以道德的约束来改造自己在生活中的不良心态和行为。 四、太极拳的技法 太极拳是意识、呼吸、动作密切结合的内外统一的内功拳运动有陈、杨、吴、武、孙等不同的流派、架势、风格和特点各有不同,其主要技法概括为以下几点: 虚灵顶劲、气沉丹田、含胸拔背、松腰养气、沉肩坠肘、尾闾中正、以意行气、虚实分明、上下相随、势势相连、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等太极拳的基本技法。 五、太极拳的攻防含义 在教授二十四式太极拳全套动作时,对各拳势的技击方法与攻防涵义应有一个了解和认识,这对正确掌握动作姿势,了解技术本质,体现太极拳内刚外柔的运动特点,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例如:揽雀尾,揽雀尾有左右两势,并且它包括了四种方法,叫棚持挤按,也称四正手,下面以右揽雀尾为例。 掤,假设对方从对面用右手击打我胸部,我将右手上提到胸前,手心向内,沉肩坠肘 ,用我右手腕贴住对方的前臂,用绷劲把对方的力分散。应用说明掤出之手臂要成弧形,不能直上直去,右掤要借助左脚的蹬地,使力从脚起传于腰,最终达手臂。 捋,对方用左手击打我侧肋时,我左手贴住对方手腕或前臂 ,右手贴住对方肘部,如对手进攻,我随即向左向下侧将,使对方的重心失控,身体倾斜。应用说明向后向下抨时要与重心后移协调一致,但下抒的动作不要过大身体的转动始终要保持在纵轴线上的转动,即不俯不仰不摇晃。 挤,此势接捋势,假设对方要回抽手臂,我顺势左脚蹬地伸直,右腿屈膝前弓,同时右手臂内旋,手心向胸内,左手掌根贴于右小臂腕关节内侧顺对方回抽手臂时,迅速向前挤出。应用说明右腿屈膝前弓时膝部不要超过脚尖右手臂向前挤时,要充分借助左脚的蹬力。同时上身要正直,不可前俯后仰,两肩要松沉,两肘不能抬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