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第五章购买支出:公共投资.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部分学者以呼声日益高涨的“工业反哺农业说”和国家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遥相呼应,认为工业反哺农业正当其时,其主要理由是,工业反哺农业既是经济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的必然阶段,也是对我国长期实行工农业剪刀差的一种道义的矫正。有的学者认为,“增加政府对农业的补贴只不过是一种理性回归和良心恢复而已,根本谈不上反哺”。有的观点则是:我国国内生总值在2002年就达到了10.2万亿元人民币,人均超过1000美元,根据国际经验,这是工业反哺农业、城乡共同发展的起点。60年前的美国、40年前的日本都曾站在这一起点上,完成了国家经济的腾飞。还有观点认为:保持和适当扩大对农业的补贴力度是出于保护我国农业竞争力、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以及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于是否应该对农业实行补贴、我国是否已达到工业反哺农业阶段等问题存在不同的看法。 而以林毅夫教授为代表的另一派观点则认为,中国还没有达到工业反哺农业阶段,而且增加农业补贴对促进农民增收的意义不大,甚至可能造成农产品严重剩余和农民对农业补贴的高度依赖。 仲大军也指出:在一些发达国家,一旦其工业化达到一定程度,工业利润往往会反哺农业,但就目前我国的情形看,工业化还处在一个大肆掠夺农业资源的过程。工业反哺农业的时代还远未到来。孟雷也撰文指出,工业(包括城市)反哺农业(包括农村)的阶段实际还未达到,因为工业化和城市化本身的现状还是疲软的而且薄弱的,不仅无力反哺农业,而且还有着对剪刀差的现实需求;并认为“减负”永远是最正确的提法和做法,直到走到实际已可以看作是“反哺”的程度。不过,不主张“反哺农业”说法的,并不意味着不注重解决“三农”问题,而是通过取消农业税费、满足农村义务教育、加强农业科研支持、建立统一农产品市场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手段和方式来进行。 在胡总书记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和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体现这一要求的前提下,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必将为我国“三农”的发展迎来一个新的局面。尽管不同学者对我国进行工业反哺农业的历史条件是否完备以及具体的反哺措施存在着争论,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承认农业部门发展因本身存在的脆弱性和基础性需要政府的扶持。 (二)农业的特殊性 1.农业面临双重风险 (1)市场风险 (2)自然风险 2.农产品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价格和产量波动大 3.农业比较利益低 二、稳定发展农业的政策措施 (一)稳定农产品价格 稳定价格有两种方式: 1.价格管制 2.价格平准 (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农民负担 1.对农业生产资料实行价格补贴 2.对农业项目实行财政贴息 3.对农业实行税收优惠 4.减轻农民税外负担 5.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 (三)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2.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3.实现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 三、农业投资的重点 (一)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投资 “十一五”时期我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将 抓好四项基本工作: 1.搞好规划 把规划作为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安排国家补助投资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依据 2.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 根据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性质和我国的国情,解决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问题,应当而且必须采取政府投入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农户自愿投入为基础、其他经济组织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政府投入,引导、带动受益农户和其他经济组织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3.探索新的组织方式 2000年中央决定取消统一规定的“两工”,村内集体生产公益事业所需劳务实行“一事一议”。水利部门一定要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和不断完善新的组织方式,用民主管理替代行政命令。要充分尊重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尊重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转变组织方式。农民自己能够兴办的工程,政府要放手让农民去做,实行“民办公助”;需要政府组织、农民参与的工程,也要与农民协商,征得他们的同意,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彻底改变过去“一平二调”、行政命令等强制性做法。各地可将“一事一议”的范围由仅限于村内工程扩大到跨村的斗渠、小型水库、圩垸等农田水利水土保持工程。 4、深化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 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许多方面已经或正在进行改革,但总的来说还很不够。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提出可行或完善已有的改革方案。从全国来看,要积极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水价改革,加快推进用水户参与管理,稳步推进乡镇水利站改革。 二、农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