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流行病学精要.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生物标志 第三节 主要研究方法 第四节 应用与展望 临床疾病标志 指疾病发生后特有的分子生物标志。 具有一定辅助诊断价值的标志物,如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血清谷草转氨酶(AST)等。 易感性标志 遗传与非遗传因素如年龄、健康状况、饮食等都可能影响个体对疾病的易感性。 遗传易感性生物标志是机体稳定存在的遗传性的可测量指标。可以是基因型的改变,也可以是功能学或者表型的改变。 表16-1 高危险易感基因和低危险易感基因的特征比较 高危险易感基因 低危险易感基因 外显性 高 低 相对危险度RR 高 低 归因危险度AP 高 低 人群归因危险度PAR 低 高 基因频率 ≤1% 1%~90% 分析方法 连锁分析(linkage) 关联分析(association) 环境影响 相对较小 非常重要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 (遗传多样性) Genetic Diversity 指在人群中出现的频率≥1%的先天DNA突变。 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S=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人类基因组计划 Biology Response Disease Prevention (Nature, 2003) SNPs 单核苷酸多态性 第三节 主要研究方法 研究设计和分析 主要的研究方法 研究设计与实施 资料处理与分析 生物标本的采集 生物标志的选择和检测 生物标志的选择 生物标志的检测 实验中的质量控制 主要的研究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病例研究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研究设计和分析 研究设计与实施 研究目的 调查方法与样本 测量指标 测量方法 结果与分析 质量控制 注意事项 资料处理与分析 传统流行病学指标分析 疾病率、暴露率、比值比OR和 相对危险度RR.... 基因多态性与疾病关联研究分析 通过分析目标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布的差异,判断基因多态性是否与疾病风险存在关联。 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分析 表16-2 XRCC1 TC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 XRCC1(TC) 基因型 病例组(710例) 对照组(710例) 粗OR (95%CI) No % No % TT 500 70.4 558 78.6 1.00 CT 198 27.9 148 20.9 1.49(1.17~1.91) CC 12 1.7 4 0.5 3.55(1.07~10.45) CT/CC vs TT (显性模型) - - - - 1.54(1.21~1.96) CC vs CT/TT (隐性模型) - - - - 3.03(0.97~9.45) 相加模型 - - - - 1.54(1.23~1.93) (Hu et al, 2005) 个体 易感性 基因-环境交互作用 环境 暴露 人群 表16-3 病例对照研究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分析* 基因 暴露 因素 病例 对照 OR - - a b OR00 =1.00 - + c d OR01=cb/ad + - e f OR10=eb/af + + g h OR11=gb/ah * 1-暴露,0-非暴露。OR10为基因的主效应,OR01为环境的主效应,OR11为环境-基因的联合作用,交互作用的相对比值比ORint可由公式 ORint = OR11 /( OR01 × OR10)计算获得。 第7版 流行病学 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第7版 流行病学 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第十六章 第一节 概述 分子流行病学(molecular eidemiology)是传统流行病学与新兴的生物学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个新的流行病学分支,主要从分子水平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有效的解决传统流行病学遇到的一系列困难,使得疾病的预防及干预手段更加先进、有效。 分子流行病学的定义 分子流行病学是阐明人群和生物群体中医学相关生物标志的分布及其与疾病/健康的关系和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生物标志 (biological markers或biomarkers)主要指从暴露到疾病这个连续过程中可测量的、能反映功能或结构变化的细胞、亚细胞、分子水平的物质。 分子流行病学的发展简史 分子流行病学的产生背景 疾病防制中出现的新问题 传染性疾病 耐药性病原体;病原体变异;新发现传染病。 慢性非传染病 多病因、多阶段、多基因、长潜隐期。 人群易感性或治疗反应 生物个体间的遗传和环境不同,对于疾病的易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