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系统实现.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9
第七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
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建立了系统的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解决了系统“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而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则是将模型变为应用现实,解决“具体做”的问题。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的主要任务以及每项任务的具体要求。包括:管理信息系统软硬件环境准备、程序设计的方法和要求、程序测试的原理和步骤、系统切换的方式及特点。
基本内容
一、系统实现的主要任务
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的主要任务是将把新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方案转换成为应用软件系统,交付用户使用,解决“具体做”的问题。
具体包括:硬件的购置及安装、系统软件的购置及其安装调试、程序设计、调试与优化、人员培训、数据准备与录入、系统转换。
二、系统环境的准备与实施
1.系统硬件环境的准备
系统硬件环境的准备包括硬件的购置、安装和调试。硬件购置应遵守能够满足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要求,并具有一定的扩充余地的基本原则。
2.软件系统的配置
管理信息系统的软件配置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程序设计语言的选择、应用系统开发环境。
软件开发
管理信息系统的软件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开发中既需软件技术,更需管理和组织技能。
1.制定开发规范
在开发之前必须制定与系统开发方法相配套的、严格而详细的开发规范。系统开发规范主要包括:系统设计规范、程序编写规范和项目管理规范等。
2.合理的人员构成与管理
信息系统的成功开发必须要有一个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的开发小组。开发小组成员包括项目负责人、系统分析员、系统设计员、程序员、测试人员和必要的后勤保障服务人员。
3.严格监控开发进度
太多不确定性因素使得项目开发工作不能按预计的时间完成,因此,为了管理好项目进度,首先要有一个可行的进度计划,然后按计划从严掌管和调控。
4.程序设计技术
a、程序质量的评价
程序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软件系统的运行,评价程序质量的要素有:正确性、可靠性、简明性、有效性、可维护性、适应性。
b、程序设计规范化
四、信息系统安全问题
1.信息系统安全的概念和内容
信息系统安全就是确保以电磁信号为主要形式的,在计算机网络化系统中进行流通、处理、存储和利用的信息内容,在各个物理位置、逻辑区域、存储和传输介质中, 处于动态和静态过程中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审查性和抗抵赖性的, 与人、网络、环境有关的技术、结构和管理规程的总和。
信息系统的安全包括:运行系统的安全、系统信息的安全、信息内容的安全。
2.信息系统安全模型
信息系统安全模型以道德法律的规范制约为核心,由内向外、由低到高逐层完善物理实体的安全、硬件系统的保护和软件安全,最终实现保证信息系统的数据信息安全的目的。模型中,管理层单列出来,不再与其它层次并行,使之贯穿于整个层次结构,整合各层的努力最终实现系统安全这一目标。
3.信息安全立法的规范与制约
法律是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的强有力的手段,为保证 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必须加强信息安全立法的建设。各个国家正在努力推进这项工作,越发达的国家信息立法越走在前列。
4.系统安全实施的策略
树立正确的系统安全指导思想
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
机房管理制度
操作管理制度
密码权限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
防病毒管理制度
配备专职的管理和维护人员
认真处理系统开发的四个关系
建设规模中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用户使用中方便与限制的关系。
安全规则的制定与网络结构的关系。
安全手段与安全管理的关系。
五、系统调试
1.系统调试
系统调试包括程序测试(单调)、子系统测试(分调)以及系统测试(联调或总调)。调试过程分为三步:程序测试(单调)、子系统测试(分调)、系统测试(联调或总调)。
a、程序调试
程序调试将要检查程序的运行是否正常、程序的功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模块程序的技术性能如何、软件界面是否友好等。调试时要精心准备测试数据,如,正常数据、错误数据、边缘数据等。程序调试的方法为分静态调试和动态调试两种。对动态调试来说,又分为“黑箱法”和“白箱法”两种。
b、子系统调试
子系统测试,也称分调,它将检查系统中各模块之间接口关系的正确性,系统逻辑关系的正确性,以保证数据传送及调用关系的正确性。子系统调试常采用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两种调试方法。
c、系统调试
系统调试也称总调,它将测试出各子系统之间的接口及通讯是否正确合理,系统运行功能是否达到系统目标要求,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如何。
2.数据测试方法
调试时常用的数据包括正常数据、边缘数据、用错误数据。
3.纠错的方法
系统调试时发现了错误,要及时进行改正,即纠错。常用的纠错方法有:跟踪法、
a、跟踪法:跟踪执行可疑的程序段。
b、归纳法:由错误征兆推出错误根源的过程。
c、试探法:首先分析错误征兆,猜想故障的大致位置,在程序中加进许多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