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主要内容.docx

发布:2018-11-20约5.01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主要内容   篇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   XX年10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近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表示,四季度将会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   【标准表述】   [深入分析]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兼顾公平与效率”原则实现的核心,没有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社会阶层之间的分化就会加剧。倘若放任目前贫富差距放大,中公教育 那么阶层固化的趋势将会导致“马太效应”——穷者越穷、富者越富,社会发展的公平性和稳定性更是难以保证。一旦社会体系的稳定出现问题,效率将难以为继。   从经济结构调整的角度来看,中国经济已经到了接近必须改革的时期,传统出口型经济模式已无空间,而内需拉动型中公 教育经济有待提升。拉动内需主要依靠整体消费能力的提升,而整体消费能力则依赖于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目前金字塔型的收入结构整体消费能力肯定偏弱,广大中低收入阶层有消费欲望,但是缺乏实际可支配收入。而少数高收入阶层要么已经过度消费,要么将消费能力转移至海外,对中国经济的消费支撑作用非常有限。   宏观方面,政府、企业在整个收入分配格局中占比较高,且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而个人的收入占比则处于正常水平下方。   微观方面,高收入群体往往处于整个收入分配和社会阶层食物链的顶端,其所能动用的资源是其他阶层难以匹敌的,事实上这一群体往往在享有大量灰色收入的同时拥有极高的避税能力。   [措施]   中公教育专家认为,从总体来看,收入分配改革事关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全局,必须加以审慎稳妥的推进。   一方面,高收入群体的灰色收入和避税能力需要得到有效的监测。“提低、扩中、控高”三大战略中最难操作的可能就是“控高”,并且这直接关系到众多监管者自身的利益。   另一方面,要关注“提低”过程中的公平性问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确保公众在起点上的一致性,增强阶层流动以提高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如果在“提低”的过程中忽略了公平性的问题,则很可能恶化起点的公平。譬如在中公 教育完善社会保障时,将经济适用房分配给隐性的高收入人群,而广大中低收入阶层却连分配廉租房的机会都没有,那么这样的资源错配只会增加不公平的挫折感,不会对“提低”产生任何益处   篇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六个热点解读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六个热点解读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原则是什么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遵循的原则包括: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完善分配制度,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的主要特   。   类型不同实行工资分类管理;三、建立符合事业单位自身特点的工资正常调整机制,在运行机制上与机关不同;四、完善高层次人才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建立事业单位主要领导收入分配激励约束机制;五、健全收入分配调控机制。实行分类管理、分级调控,完善收入分配调控政策,加强工资收入支付管理,建立统分结合、权责清晰、运转协调、监督有力的宏观调控机制。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让广大群众分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成果的要求,这次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中,特别提出了三个“适当”,即:适当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适当提高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适当提高城市低保对象的补助水平】   如何提高城市低保对象的补助水平   为支持地方实现应保尽保,近几年来,中央财政较大幅度增加了低保补助,由XX年的8亿元增加到XX年的112亿元,覆盖人数由XX年的400多万人增加到XX年的2200多万人,目前已趋于稳定。目前工作的重点是做好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保障,即适当提高补助水平,使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水平比XX年有一定幅度的提高。具体调整办法,由各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调整时要适当向生活最困难、最需要救助的低保对象倾斜。优抚对象等人员的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提高多少   民政部、财政部发出通知,从XX年1月1日起,再次提高部分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标准。残疾军人(含伤残人民警察、伤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伤残民兵民工)的残疾抚恤金、烈属(含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的定期抚恤金、“三红”的生活补助标准,平均分别比XX年提高了30%、18%和18%。这是1998年以来的第8次提标。调整后,一级因战、因公、因病残疾抚恤金标准分别为每人每年14560元、14040元、13570元。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