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29-2.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食用菌栽培课件29-2 天麻栽培 第一节概述 天麻(Gastrodia elate Blume)是名贵的中药材。 不但在医疗方面有着特殊的疗效,而且是我国出口的传统商品。生产应用量100~150万公斤。天麻人工栽培已有40多年的历史。 又名赤箭、定风草、离母、神草等。药用部分为地下块茎,属兰科多年共生草本植物,无根,无绿色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靠同化侵入其体内的蜜 环菌索获得营养。 天麻早在两千年前已入药用,《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天麻味甘,性微寒。且有益气、定惊、养肝、止晕、衭风湿、强筋骨等功效。 一、天麻的分布 主要分布在北纬240~250,东经940~1420的范围内,其中我国分布较广,四川、云南、贵州、湖北、陕西、吉林、黑龙江等地,国外朝鲜北部、日本的中部和北部、前苏联的远东地区都有分布。 黑龙江省野生天麻主要在五常、尚志、牡丹江宁安。野生天麻大多生长于海拨800~2000m的山间林地,尤以常年多雨潮湿、富含腐殖质的土壤。 二、天麻的生物学特性 天麻是与真菌共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生物学特性与蜜环菌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天麻的形态特征 天麻无性繁殖生长的地下茎称作块茎。 天麻块茎有具有项生花茎芽的箭麻,它可用作加工入药和茎开花结种,进行有性繁殖; 不具花茎芽的白麻和米麻。 箭麻、白麻、米麻、母麻关系 1.米麻 是原球茎分化生长出的繁殖茎,其顶芽和侧芽生长出的,长度在1cm以下,多代无性繁殖生长出的长度2cm以下的小块茎。 米麻人工栽培作种,当年顶芽一般只能长出大的白麻而不长箭麻。 2.白麻 由营养繁殖茎顶端萌生出,一般较箭麻细小,长尖圆形,长2~11厘米,直径2cm左右,重7~80g,人工栽培的白麻有200g。 白麻有明显的环节5~11个,节处有薄膜鳞片,鳞片腋内可看出潜伏芽,无明显突出的顶芽。 3.箭麻 具有项生花茎芽(混合芽)的天麻块茎。抽苔早期花茎如箭秆,花穗似箭头,故称箭麻。 箭麻长椭圆形,肉质肥厚,个体较大,一般长4~12cm,人工栽培的最长可达15~20cm,重100~200g,个别也有达到1000余克。 外表皮黄白色,有腥味;有明显的环节14~15节,最多可达30节;节处有薄膜鳞生叶,鳞叶腋内有突出的潜伏芽;块茎尾部可看出原白麻营养茎腐烂脐形脱落痕迹。 花茎芽 红褐色芽被7~8鳞片,剥去鳞片,可见到穗的原始体和叶原茎。 4.母麻 箭麻抽苔开花或白麻(种麻)发出新麻后,原麻体衰老,皮变褐色,麻体内有很多蜜环菌的菌丝及菌索,逐渐腐烂,呈黑色,称为新生麻的母麻,也称作老母。 (二)天麻地上植株的形态 块茎成熟(箭麻) 时,其顶芽抽苔长出地面。花茎单生,圆柱形,高100~130cm左右,黄褐色,有白色条斑,中实海绵状,近枯萎时变褐色,中空,节明显,一般为7节,不具叶绿体,只有退化的鳞片,互生浅褐色,具有脉,抱于茎上。 花为两性,左右对称,花萼花冠基部合生成歪斜的花筒,长约10mm,缘部下面具有一较大的唇瓣,唇瓣的上方由雄蕊和雌蕊合生的花柱。子房下位。种子细小,粉末状,每果含种子2~5万粒,多的达7万粒。 三、天麻的生活条件 天麻在其不同发育阶段与萌发菌及蜜环菌结成了良好的共生关系。 从种子萌发到块茎生长成商品麻,对温、湿度有着不同的要求。 三、天麻的生活条件 (三)光照 天麻是非绿色植物,主要依靠蜜环菌获得营养,其地下茎生长从播种到收获都在地下进行,故室外、山洞、防空洞等无光的条件下,均可以栽培。 但天麻的花茎有明显的趋光性,地上茎出土后,若遇到强烈的直射光会发生灼伤。弱光有利于天麻的有性繁殖。 (四)土壤(基础培养料) 野生天麻喜欢生长在较疏松的沙质土壤和腐殖质土中。这样的土壤通气秀水性能好。 人工栽培使用的基料质量和含水量与天麻生长有密切的关系。主要考虑保湿、沥水和透气性。一般选择中粗纯净砂子,阔叶树种锯末,稻壳,玉米芯粉碎颗粒状作基础培养料。 (五)、环境 天麻在其生长过程中需要良好的生活环境,高寒地区人工栽培天麻由于受气候的影响,无霜期短,只能在室内进行,冬季要防寒,夏季要考虑通风降温。 四、天麻的繁殖 天麻可进行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一)天麻的有性繁殖 即天麻用种子繁殖。天麻种子萌发除必须具备地理环境外,还必须有适宜的温度、水分及空气条件。 在自然条件下,6月份成熟的天麻种子果实开裂,种子 由果实中脱落,飘浮空气中,飞落在林间地面的落叶层中,雨水由种皮孔裂处进入种子,胚吸水膨胀。 由于落叶上腐有紫萁小菇等真菌,种胚细胞消化了侵入的真菌获得营养,6~7月间正值进入高温季节,21~28℃的气温下适宜种子萌发。加之林间落叶层通气良好,满足了种子萌发对水分、温度、空气三项基本要求,播种后20~30天,种子即可突破种皮发芽,形成原球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