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订立合同学问大2023-2024学年高二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配套说课稿.docx
3.1订立合同学问大2023-2024学年高二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配套说课稿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
《3.1订立合同学问大》是2023-2024学年高二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合同的定义、合同的订立、合同的有效条件以及合同的履行等方面进行讲述。具体内容包括:
1.合同的定义及其法律地位。
2.合同订立的基本原则。
3.合同的主要条款和形式。
4.合同的有效条件和无效合同。
5.合同的履行、变更和解除。
6.违约责任及合同纠纷的解决途径。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合同问题的能力。
2.提升学生依法订立和履行合同的意识。
3.增强学生对合同纠纷解决途径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
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对的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知识层面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能够理解基本的法律概念。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对合同的基本条款进行初步的解读和分析。
然而,在具体素质方面,学生可能对于合同法中的专业术语和复杂条款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来辅助理解。此外,学生在日常行为习惯上,可能缺乏足够的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他们对合同重要性的认识和合同的正确运用。
在学习态度上,学生对法律课程的学习兴趣可能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法律知识感兴趣,愿意积极探究,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因为法律知识的抽象性而感到枯燥,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合同法的基本知识。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教材:《法律与生活》选择性必修二(统编版)
-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室、投影仪、电脑
-软件资源:PPT演示文稿、教学视频
-课程平台:学校网络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相关法律案例文档、合同范本
-教学手段: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合同场景,如租房合同、购买商品的电子合同等。
-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签订合同的情况?合同对你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订立合同学问大”。
2.讲授新知(20分钟)
-利用PPT展示合同的定义、合同订立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条款。
-通过案例分析法,讲解合同的有效条件和无效合同的情形。
-使用互动式教学,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合同履行的过程及违约责任。
-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合同纠纷解决的实际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3.巩固练习(10分钟)
-发放练习题,内容涵盖合同的基本条款、有效条件等关键知识点。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讲解练习题的答案,强调重点和难点。
4.课堂小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合同在法律生活中的重要性。
-总结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鼓励积极思考的学生。
-提醒学生合同法律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分析一份真实的合同,指出其中的主要条款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强调作业的提交时间和要求,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合同的定义、合同订立的基本原则以及合同的主要条款。
-学生能够识别合同的有效条件和无效合同的情形,对合同的法律效力有清晰的认识。
-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分析,掌握合同履行、变更和解除的基本过程,以及处理违约责任的常见方法。
-学生能够在角色扮演活动中,模拟合同纠纷解决的实际场景,提高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巩固练习题,正确回答合同相关的知识点,表明他们已经掌握了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显示出他们对合同法律知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分析自己签订的合同,识别其中的风险和注意事项。
-学生在作业中表现出较高的分析能力,能够详细阐述合同条款的含义,并提出改进建议。
-学生在课后反馈中提到,本节课的学习让他们对合同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依法订立合同的意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提高了自身的法律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引入现实生活中的合同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提高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2.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模拟的合同纠纷解决过程中,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