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植物的一生 第2课时 种子的萌发练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docx
1.4植物的一生第2课时种子的萌发练习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植物的一生——种子的萌发
2.教学年级和班级: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
3.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第二课时
4.教学时数:45分钟
本节课将结合课本内容,深入探讨植物的生长过程,重点关注种子的萌发。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长原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通过观察和分析植物种子的萌发过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物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初步的了解。学生在知识层面上,应已掌握种子结构和植物生长的基本概念。在能力层面,学生应具备观察、分析和实验操作的基本能力。在素质方面,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然而,学生在实践操作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对于种子萌发的具体过程和条件理解不够深入。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对生物学实验产生恐惧或抵触情绪,影响课程的学习效果。在行为习惯方面,部分学生可能缺乏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教师引导和督促。
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关爱,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讲解植物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实验法:引导学生参与种子萌发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种子萌发的条件,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2.教学手段
-多媒体设备:使用PPT展示种子萌发的动画,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教学软件:利用互动教学软件,引导学生参与在线讨论和知识问答,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实物模型:展示种子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种子结构。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植物的生长过程,今天我们将重点探讨种子的萌发。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1.4节,让我们一起走进植物的世界,探索种子的奥秘。
2.知识讲解(15分钟)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种子的结构。种子由种皮、胚乳和胚轴三部分组成。种皮起到保护作用,胚乳储存着丰富的营养物质,而胚轴则是植物生长的关键部位。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在适宜的温度、水分和氧气条件下,开始吸水膨胀,种皮变软,胚轴逐渐伸长,最终突破种皮,发育成幼苗。
3.实验操作(15分钟)
现在,请同学们分成小组,按照实验步骤进行种子萌发的实验。首先,准备适量的种子和湿润的土壤,将种子均匀地播种在土壤中。然后,将实验装置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定时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要仔细观察并记录种子的变化,以便后续的讨论和总结。
4.讨论与总结(10分钟)
实验结束后,我们来一起讨论一下种子萌发的过程和条件。请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并分享你们的观察和感受。同学们可以谈谈自己在实验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通过讨论,我们共同总结出种子萌发的关键条件,并加深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理解。
5.知识拓展(5分钟)
除了种子萌发,植物的生长还需要阳光、水分和养分等条件。同学们可以思考一下,这些条件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同时,我们还要关注环境的变化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比如温度、湿度等。通过知识拓展,使同学们更加全面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6.课堂小结(5分钟)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同学们通过实验和讨论,深入了解了植物生长的奥秘。希望大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7.作业布置(5分钟)
请同学们课后完成练习册第1.4节的习题,并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同时,鼓励大家进行实践活动,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它们的生长过程,下周分享给大家。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植物生长观察日记:邀请学生记录家中或校园内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成长等,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2)植物生长动画: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植物生长的动画,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3)植物生长实验视频:播放植物生长实验的操作视频,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4)植物生长知识点:提供与植物生长相关的科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