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教学设计孙宏影.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杠杆
闵家中学 孙宏影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初二年级
2、学科:人教版物理
3、课时:1
4、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从生活中获得较多的关于杠杆的感性认识;已经初步掌握物理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及方法;对力有所认识,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示意图,有初步的作图能力。
5、学生课前准备:以小组为单位准备以下物品:羊角锤、瓶起子、镊子、筷子、剪刀、三角尺、彩笔等。
教材分析:
《 12.1杠杆》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实用性,杠杆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二是科学性:杠杆的定义、杠杆的五要素及杠杆力臂的画法。三是探究性,杠杆的平衡条件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合作得出。本课二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以下内容:认识杠杆,会画力臂;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应用。
教法:实验归纳法、质疑讨论法等。
学法:通过科学探究,学生利用实验法、观察法、分析归纳法、小组合作法去寻求知识。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杠杆。认识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
(2) 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杠杆的一些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 经历绘制杠杆示意图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
(2) 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分析数据、归纳得出结论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杆,了解杠杆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认识科学探究中必须有合作精神。
重难点分析
1.重点:认识杠杆五要素;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2.难点:会画杠杆的力臂;能区分各种常见杠杆的类型。
实验器材及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使用
铁架台、杠杆、钩码、瓶起子、地板拖、三角板、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课 题 12.1杠杆 课 型 新 授 课 时 1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 能 1.认识杠杆,认识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会画力臂。
2.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一些应用。 过程与方 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2.经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值 观 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更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重 点 了解杠杆的构造(五要素)及画力臂;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探究方法的设计。 难 点 会画出杠杆的力臂;能区分各种常见杠杆的类型。 课前准备 学生
准备 三角板、彩笔 器材
准备 杠杆、钩码、瓶起子、汽水、羊角锤。 教学环节 教师调控 学生活动 意图说明
导入 引用阿基米德的一句话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质疑
激发学习兴趣
新授
学生
实验
师生
小结
巩固理解
小结
布置作 业
1、用瓶起子开饮料
2、视频:赤壁投石器
一、认识杠杆
出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些工具,如:钳子起子、订书器等,播放PPT课件(撬棒、跷跷板、抽水机图片)
提问:它们有哪些共同的特征呢?
引导学生自学教材,明确杠杆的五要素。
练习力臂的画法。(自制小题纲)
学生板前作图,展示学生作品
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提问:1、实验器材是杠杆吗?支点在哪儿?
介绍:杠杆的平衡状态。
2、你能把不水平的杠杆调成水平静止,让它达到平衡状态吗?(强调:杠杆一经调平不得再动螺母 )
(2)已经调平的杠杆如果在它的一端挂上两个钩码,它还能平衡吗?
(3)如果要使它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怎么办呢?提示学生吊环可以在杠杆上任意移动。怎样才能测出动力和阻力的大小呢?力臂是多少呢?
(4)当动力、动力臂与阻力、阻力臂满足什么条件时杠杆才能平衡?
循回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实验完成投影学生的实验表格,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找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评估实验:PPT课件展示杠杆水平静止、倾斜静止时的力臂情况
实验前要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水平且静止,达到平衡状态,目的是使力臂正好落在杠杆上,可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力臂。
分析杠杆的平衡条件,如果l1l2 ,则F1 F2; 如果l1l2 ,则 F1 F2,如果l1=l2 ,则F1 F2。
三、杠杆的应用
提问:
(1)我们在生活中为什么要使用杠杆呢?
(2)我们在生活中使用杠杆都是为了省力吗?有时阻力很小,比如理发,理发用的剪刀也是省力杠杆吗?
(3)还有一类杠杆是等臂杠杆,介绍等臂杠杆。(分别在图1、2、3中找出这三类杠杆)
PPT课件展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