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包书皮(说课稿)-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全国通用[001].docx
12包书皮(说课稿)-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全国通用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设计意图
本节课通过“12包书皮”这一主题活动,旨在培养一年级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审美情趣,增强环保意识。活动内容与课本《综合实践活动》紧密相连,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创新的能力,通过包书皮活动,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技能。
2.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欣赏不同书皮的美感,增强对美的感知和创造能力。
3.增强学生环保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节约资源的重要性,树立绿色生活理念。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书皮设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一年级的学生在美术课上已经学习了基本的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如线条、颜色、形状等基本元素的使用,以及简单的折纸和粘贴技巧。这些基础知识为包书皮活动提供了初步的技能基础。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一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动手操作的活动尤其感兴趣。他们的学习能力强,能够快速模仿和学习新技能。学习风格上,他们倾向于通过视觉和动手实践来学习,因此直观教学和实践活动更适合他们。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进行包书皮活动时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和挑战:一是对书皮材料的不熟悉,可能导致操作上的困难;二是设计创意的缺乏,可能影响书皮的美观和个性化;三是合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沟通不畅,影响团队合作效果。此外,一年级学生的专注力和耐心有限,可能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注意力分散或容易挫败的情况。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综合实践活动》教材,以便跟随活动步骤。
2.辅助材料:准备各种书皮材料样本、颜色鲜艳的纸张和剪刀等,以及相关的环保主题图片,用于启发学生创意。
3.实验器材:准备安全剪刀、胶水等手工工具,确保学生使用时安全。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每个小组配备操作台,确保活动空间充足,便于学生合作完成书皮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1)教师展示一些设计独特、色彩鲜艳的书皮,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书皮的设计和颜色搭配。
(2)提问学生:“你们喜欢自己的书皮吗?为什么?”引发学生对书皮设计的兴趣。
(3)引出本节课的主题:“12包书皮”,说明本节课将学习如何设计并制作个性化书皮。
2.讲授新知(20分钟)
(1)教师讲解书皮的制作步骤,包括材料选择、设计构思、裁剪、粘贴等。
(2)展示书皮制作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整个制作过程。
(3)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设计想法,并互相交流。
(4)教师示范书皮制作,重点讲解裁剪、粘贴等技巧。
(5)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制作书皮,教师巡回指导。
3.巩固练习(10分钟)
(1)学生展示自己的书皮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
(2)教师挑选一些优秀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改进之处。
(3)学生根据教师和同伴的建议,对书皮进行修改和完善。
4.课堂小结(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书皮制作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环保,节约资源。
5.作业布置(5分钟)
(1)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用家中材料制作一个书皮,并尝试设计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书皮。
(2)要求学生在下一节课上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3)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遵守操作规范。
拓展与延伸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生活中的环保小窍门》:介绍日常生活中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方法,如如何正确使用教科书、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等。
-《有趣的数学故事》:选择一些与数学相关的有趣故事,如《数学家的故事》、《神奇的数学世界》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艺术与生活的联系》:介绍一些艺术家的作品,以及他们的创作理念,让学生了解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尝试收集不同类型的书皮材料,了解它们的特性和用途,如纸张、布料、塑料等。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测量书皮的尺寸、计算书皮的成本等,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鼓励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等场所,了解不同艺术形式的特点,提高审美能力。
-组织学生开展环保实践活动,如植树造林、清洁社区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3.知识点拓展:
-环保知识:介绍环保的基本概念、意义和措施,如低碳生活、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等。
-数学知识:讲解与书皮制作相关的数学知识,如面积、体积、比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