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doc

发布:2020-02-22约1.59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5.1.1拟建场地的稳定性评价 1)根据本次钻探及水工环地质测绘的结果,对拟建场地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可知,拟建场地稳定性评价如下: 区域内不存在可溶性岩,因此区域内不存在岩溶。 根据钻探探矿期间的揭露,第四系铁冒层下部因长期受地下水的浸蚀作用而偶见土洞,但在本次勘察期间未发现。 经此次勘察期间的调查与测绘工作,区内未发生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拟建场地皮带廊沿线虽然有7处陡崖,陡崖高一般1.5~5.0m,最高处8.6m,陡崖均为奥陶系砂岩,岩石强度高,成厚层状,虽然层理发育,但构造裂隙发育较少,因此陡崖部分砂岩的稳定性好,极少可能发生崩塌现象。 当地虽然存在采取地下水的现象,但都为村民生活用水,采取量小,采取深度有限,通过此次勘察期间的调查,未发现区内有大的沉降。 当地虽然矿产资源丰富,但多为地表残坡积铝土矿,未出现人类在地下活动的痕迹,因此不存在地下洞室(采空区、人防洞室等)。 经此次勘察及测绘工作,拟建场地内及其附近未发现影响场地稳定性的活动性断裂。 2)拟建场地内自然边坡 勘察期间对拟建场地内的地形地貌进行了水工环地质测绘,同时对31处自然边坡进行了详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拟建场地内除局部砂岩出露部分出现陡崖外,自然边坡坡角一般小于10度,最大坡角为21.3度(Wele河东岸,边坡倾向西北,距离河岸约50m)。 Wele河西岸,自然边坡倾向东南,最大坡角为18~19度,一般坡角小于10度。Wele河东岸,50m范围内,坡度较缓,一般为1~5度,50m之外出现拟建场地内最大坡角21.3度。通过钻探揭露及测绘工作,Wele河两岸未发现自然边坡失稳的现象,两岸自然边坡是稳定的。 拟建皮带沿线两次跨越Yirematode河。北部Yirematode河北岸,自然边坡倾向西南,最大坡角13度,一般小于8度;南岸自然边坡倾向东北,坡角小于8度。南部Yirematode河北岸,自然边坡倾向西南,最大坡角15.5度,一般小于7度;南岸自然边坡倾向东、东北方向,最大坡角13.8度,一般坡角小于7度。通过钻探揭露及测绘工作,横跨Yirematode河两岸未发现自然边坡失稳的现象,两岸自然边坡是稳定的。 因此,拟建场区内自然边坡坡度一般小于10度,未发现边坡失稳的现象,场区内自然边坡是稳定的。 3)拟建场区内地基 拟建皮带廊线路长,穿越了不同的地貌单元。本次勘察将拟建场区划分了2个大区辉绿岩区(I区)与砂岩区(II区),又根据各区的地形地貌与地层分布情况划分为了4个亚区。因此拟建皮带廊沿线穿过了4个不同的地貌单元。因此皮带廊沿线工程地质特性具明显的差异,为不均匀地基。 潮涧带内存在大面积淤泥与淤泥质土,该层为软弱地层,拟建场区内的潮涧带区为不均匀地基。因此该地段为地基稳定性差。 综上所述,场地内不存在岩溶、土洞、滑坡、泥石流、崩塌、大的沉降、地下洞室(采空区、人防洞室等)、断层等不良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拟建场区内自然边坡坡度一般小于10度,未发现边坡失稳的现象,场区内自然边坡是稳定的。拟建建构筑物场地地基均匀性较差,但不会影响到整体场地的稳定性,因此场地从整体上来说是稳定的。 5.1.2拟建场地的适宜性评价 对场地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可知,场地跨过不同的地貌单元,场地内岩土种类较多,分布不均匀。皮带廊辉绿岩区地质条件较好,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适宜性好。 但皮带廊砂岩区潮涧带亚区地层工程性质较差,受地下水和潮汐对工程影响较大,该区就场地治理难易程度而言,场地平整较困难,地基条件和施工条件差,需进行地基处理,拟建建构筑物的建设在该区内适宜性较差。当根据岩土工程条件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后,可进行拟建建构筑物建设。 综上所述,场地从整体上来说是稳定的,对潮涧带区进行必要的地基处理后,拟选场地是可进行建设的适宜性较好的场地。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