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脂类讲课.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脂类 5 脂 类(lipids) 5.1 脂类的概念及分类 5.2 简单脂类(重点) 5.3 复合脂类 5.4 萜类和固醇类 5.5 生物膜相关知识 5.1 脂类的概念 一 概念 生物体中那些不溶于水,而溶于非极性的有机溶剂的,结构和功能各异的多种化合物称为脂类。 对大多数脂质而言,化学本质为脂肪酸+醇及其衍生物。 5.1 分类 二 功能: 1 贮存脂质(storage lipid); 2 结构脂质(structural lipid); 3 活性脂质(active lipid) (包括类固醇和萜类物质) *贮存脂质 *结构脂质 三 脂类的分类* 单纯脂类 - 脂肪酸和醇所形成的酯 (重点)1. 油脂(脂肪酸与甘油所形成的酯)2. 蜡(脂肪酸与高级一元醇所形成的酯) 复合脂类 - 除了脂肪酸和醇之外还含有其它组分1. 磷脂(分子中含有磷酸等)2. 糖脂(分子中含糖) 衍生脂类 1. 脂肪酸及其钠盐、脂肪醛、脂肪胺等 2. 异戊二烯系脂类(甾类及萜类) 1. 油脂的结构 油脂是脂肪酸和甘油所形成的酯,本质即为酰基甘油 一分子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以酯键结合形成单酰甘油 两分子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结合形成二酰甘油 三分子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结合形成三酰甘油 三酰甘油(有时称中性脂肪)是油脂的主要存在形式 油脂的分子结构 (1)脂肪酸(fatty acids) 结构:一端长碳氢链,一端羧基。线性为主。 脂肪酸是许多脂质的组成成分,绝大部分脂肪酸以结合形式存在 分类: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大多为顺式结构 动物体不能合成亚油酸和亚麻酸,这两种脂肪酸属于必需脂肪酸。 *脂肪酸的特点 (1)大多数脂肪酸碳原子10~20之间,多为偶数碳原子,以16、18最常见,饱和脂肪酸中最常见软脂酸、硬脂酸,不饱和脂肪酸中常见油酸、亚油酸。一般我们简单表示法: 18:0硬脂酸; 18:1Δ9表示油酸。 2. 油脂的性质 2)化学性质 由酯键产生的性质 水解和皂化 由双键产生的性质 氢化和卤化 氧化和酸败 由羟基产生的性质 乙酰化 水解和皂化 氢化和卤化 不饱和脂肪酸在有催化剂(如Ni)作用下,加氢而成为饱和脂肪酸。这种作用叫氢化 氢化后油脂的熔点变高,稳定性增大 植物油氢化-固态 不饱和脂肪酸与卤素的加成反应叫卤化 氧化和酸败 不饱和脂肪酸易被氧化生成过氧化物 油脂或含油食品在加工过程或储藏期间由于油脂发生变化而产生难闻的味道和气味。这一现象叫油脂的酸败 引起酸败的原因有:油脂的自动氧化、脂氧合酶作用、油脂的水解及青霉和曲霉对油脂的降解 (二) 蜡 蜡是由高级一元醇(长链一元醇,碳原子数16-30 )与高级脂肪酸(长链脂肪酸,碳原子数14-16)所构成的酯。 5.3复合脂类 (一)磷脂(phospholipids) 1. 甘油磷脂(glycerophospholipids) 2. 鞘氨醇磷脂(sphingomyelins) (二)糖脂(glycolipids) 1. 神经酰胺糖脂(glycosyl ceramides) 2. 甘油糖脂(glycosyl glycerides) 两亲分子(amphipathic molecules) 5.3.1甘油磷脂-磷酸甘油酯 结构特点: 甘油的第三个羟基被磷酸、另两个羟基为脂肪酸酯化,继而,其中的磷酸再与氨基醇(如胆碱、乙醇胺或丝氨酸)或肌醇结合。 甘油磷脂 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形成磷脂酸(phosphatidic acids),磷脂酸和极性醇形成甘油醇磷脂 结构特点: 磷酸基团大多在C3位 C1位为饱和脂肪酸,C2位多为不饱和脂肪酸 分类依据:磷酸基团连接的醇的种类 甘油磷脂结构通式 两亲脂质 成膜分子 水中成双分子微囊 酸碱水解性质 5.3.2 鞘氨醇磷脂(鞘磷脂-自学) Definition Sphingolipids are named after the sphinx in Greek mythology (三)两亲分子 在同一分子中,一端是亲水的极性基团另一端是疏水的非极性基团。这样的分子叫两亲分子 磷脂和糖脂为两亲分子 两亲分子在水溶液中可形成双分子层 5.4 萜类和甾(固)醇类 1. 萜类 单萜:含两个异戊二烯单位 倍半萜:含三个异戊二烯单位 2、固(甾)醇类(steroids) 环戊烷多氢菲为其核心结构 类固醇的母体化合物——甾核 本章重点-三酰甘油和甘油磷脂 (1)三酰甘油的结构组成与理化性质(常见脂肪酸,如软脂酸、硬脂酸、油酸的结构、系统命名与表示方法,必需脂肪酸,皂化值、氢化和卤化); (2)甘油磷脂的结构组成、功能与理化性质; (3)简单掌握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