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试题(附答案).pdf
二轮复习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附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禼,字公才,邛州依政人。第进士,为汾州司法参军。郭逵宣抚陕西,辟掌机宜文
字。种谔擅纳绥州降人数万,朝廷以其生事,议诛谔,反故地归降人,以解仇释兵。禼上
疏曰:“谔无名兴举,死有余责。若将改而还之,彼能听顺而亡绝约之心乎?不若谕以彼众
饿莩,投死中国。边臣虽擅纳,实无所利,特以往年俘我苏立、景询辈尔。可遣询等来,
与降人交归,各遵纪律,而疆场宁矣。如其蔽而不遣,则我留横山之众,未为失也。”又徙
逵帅鄜延,为逵移书执政,请存绥州以张兵势,先规度大理河川,建堡砦,画稼穑之地三
十里,以处降者。若弃绥不守,则无以安新附之众。援种世衡招蕃兵部敌屯青涧城故事。
朝廷从之,活降人数万,为东路捍蔽。夏人屡欲款塞,每以虚声摇边。诏问方略,禼审
计形势,为破敌之策以献。遣裨将曲珍、吕真以兵千人分巡东西路。夏人方以四万众自间
道欲取绥,道遇珍,皇骇亟战,真继至,夏众败走。交趾叛,诏为安南行营经略、招讨
使,总九将军讨之。禼以郭逵老边事,愿为裨赞,于是以逵为宣抚使,禼副之。逵至,辄
与禼异,固争不能得。禼分遣将吏伐木治攻具,设伏击之,斩首数千级,馘其渠酋,遂皆
降。元祐初,梁乙埋数扰边,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
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既而以重兵压境,诸将亟请益戍兵为备,禼因遣
人诘夏,夏兵遂去。乙埋终不悛。使间以善意问乙埋:“必欲寇,第数来,恐汝所得不能偿
所亡。能改之,吾善遇汝。”遗之战袍、锦彩,自是乙埋不复窥塞。禼乃纵间,国中疑而杀
之。五年,拜端明殿学士,迁太中大夫。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宋史赵禼·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
俘斩甚众/夏遂入贡/
B.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
俘斩甚众/夏遂入贡/
C.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
俘斩甚众/夏遂入贡/
D.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
俘斩甚众/夏遂入贡/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移书,古代指传递书信,在文中,赵禼替郭逵给执政大臣写信,提出多条建议。
B.款塞即叩塞门,指外族前来通好或到边界表示归顺,与“窥塞”寇“边”相对。
C.交趾原指中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盘腿而坐的姿势,后与“安南”都指越南北部。
D.学士原指读书人或学者,文中是一种官职名称,主要从事掌管典礼、撰述等工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禼精于谋略,为国屡立功勋。他能审时度势,为朝廷献破敌之策;梁乙埋多次侵扰边
关,他以武胜之,以文劝之,最后用离间计将其除去。
B.赵禼深晓边事,治理卓有成效。他向朝廷建言,应做好绥州的规划,建设堡寨,分析了
放弃绥州的后果并援引了种世衡治边旧例,得到朝廷认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C.赵禼富有才华,处事很有见地。他考中进士,在郭逵手下任文职;在种谔擅自纳降一事
上,他支持诛杀种谔、并建议立即将土地和归降人还给夏国。
D.赵禼一心平叛,不计个人名利。交趾叛乱时,朝廷让赵禼统兵平叛,他推荐自己以前的
上级郭逵为主将,自己甘愿任副职,赵禼设伏兵击贼,取得大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可遣询等来,与降人交归,各遵纪律,而疆场宁矣。
②必欲寇,第数来,恐汝所得不能偿所亡。能改之,吾善遇汝。
【答案】(1)D
(2)A
(3)C
(4)①(夏国)可以遣送景询等人回来,(用他们)与归降的人交换,以后各自遵守纪
律,边界就安宁了。②如果你一定要入侵,只管多派人来,恐怕您所得到的不能补偿您所
失去的。如果您能改过,我方也将会好好地对待您。
【解析】【分析】(1)本题中标志性的词语有“檄”“曰”“汝”“后”“安”“夏”。“檄”是发公文的
意思,主语是赵禼,因此“檄”前面要断开;“曰”后面必须断开,排除AC;“汝”是所在句子
的主语,前面要断开;“后”是句前的时间状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