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二轮复习语文试题(新高考新教材) 文言文阅读群文通练.pdf
文言文阅读群文通练
高频主题1爱民如子,执政有方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贞观元年.太宗曰:“朕看古来帝王.以仁为治者,国祚延长,任法御人者,虽救弊于一
••
时,败亡亦促。既见前王成事,足是元龟:。今欲专以仁诚信为治,望革近代之浇薄
也。“黄门侍郎王珪对曰:“大丁凋丧日久,陛T承其余舞,弘道移风,万代之福。但非贤不
理,唯在得人。”太宗曰:“朕思贤之情,岂舍梦寐!”给事中杜正伦进曰:“世必有才,随时所
用,岂待梦傅说②,逢学曲,然后为治乎?”太宗深纳其言。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谓乱离之后,风俗难移,比观百姓渐知廉耻,官人奉法,盗
贼日稀,故知人无常俗,但政有治乱耳。是以为国之道泌须抚之以仁,示之以威唁,因人
之心,去其苛刻,不作异端,自然安静。公等宜共行斯事也!”
贞观四年,房玄龄奏言:“今阅武库?佳,胜隋日远矣。太宗曰:“饬兵备寇虽是要事,
然朕唯欲卿等存心理道,务尽忠贞,使百姓安乐,便是朕之甲仗。隋炀帝岂为甲仗不足,以
至灭亡?正由仁不修,而群下怨叛故也。宜识此心。”
贞观十三年,太宗谓侍臣曰:“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积则物自归之。人皆知畏
避灾害不知行仁则灾害不生夫仁之道当思之在心,常令相继,若斯须懈怠,去之已
远。犹如饮食资身,恒令腹饱,乃可存其性命。”王珪顿首曰:“陛下能知言,天下幸甚!”
♦*
选(自《贞观政要•仁义》,有删改)
湫D元龟:比喻可供借鉴的往事。②梦傅说:借指帝王礼遇贤臣。傅说,殷高宗武丁的重
臣贤相,原来他在傅岩筑墙,后被武丁选拔任用,使商朝国势强盛,殷商中兴。
L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标点符号,请指出相应位置的标号。
人皆知畏同避同灾害©不知行回仁义国则灾害不生同夫仁义之道©当思之回在心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祚,既可指国运,又可指皇位,文中指前者。
B.吕尚,即姜子牙,以其封地之名为姓。他在商周时期辅佐姬昌建立霸业。文中借傅说、
吕尚代指治国贤才。
C.甲仗,指披甲执兵的卫士,也泛指武器。“甲”是古代军人打仗穿的护身服,用皮革或金属
片制成。
D.“顿首”与“稽首”“空首”意义相同,都是古代的交际礼仪,以头触地,用于臣拜君、诸侯拜
天子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总结帝王兴盛之道,认为以“仁义”治理国家,国祚延长。该观点与《谏太宗十思
疏》“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相似。
B.唐太宗文治天下,保持民间风俗习惯,用仁义抚慰百姓,彰显朝廷威信,顺应民心,去除苛
刻法令,不背信弃义的事。
C.房玄龄将库房兵器数量与隋朝对比,意在提醒唐太宗军事筹备过多。唐太宗以史为鉴,
从隋亡中总结出百姓安居乐业的重要性。
D.唐太宗善于虚怀纳谏。无论是王珪、杜正伦的选贤任人建议,还是房玄龄的治国安民
提醒,唐太宗多诚然接纳,或择善而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任法御人者,虽救弊于一时,败亡亦促。既见前王成事,足是元龟。
2()比观百姓渐知廉耻,官人奉法,盗贼日稀,故知人无常俗,但政有治乱耳。
5.原(创)唐太宗在治理国家方面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经验?
二、阅读下面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