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漂移学说》课件.ppt
*******************《大陆漂移学说》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11620年弗朗西斯·培根观察到南美洲和非洲的海岸线形状相似,猜测这两个大陆曾经连在一起。21858年安东尼奥·斯奈德·佩莱格里尼提出,大陆漂移是由地球内部的“潮汐力”驱动的。31912年阿尔弗雷德·魏格纳发表了《海陆的起源》一书,正式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阿尔弗雷德·魏格纳的发现大陆拼图魏格纳发现南美洲和非洲大陆海岸线惊人吻合。化石证据相同化石出现在不同大陆,表明过去曾连在一起。山脉延伸山脉的走向和结构在不同大陆间具有连续性。地球表面的板块构造地球表面并非一个整体,而是由多个巨大的岩石板块组成,这些板块被称为“板块”。板块相互碰撞、分离或错动,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各种地质现象,例如山脉、海沟、火山和地震等。海底地形和地质特征大洋中脊地球上最长的山脉,也是地壳板块分离的地方,标志着新地壳的形成。海沟地球上最深的地方,是地壳板块碰撞的地方,标志着旧地壳的消亡。海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山峰,有些露出水面形成岛屿。海底岩石年代学研究200百万年180百万年160百万年海底岩石年代学研究表明,远离洋中脊的海底岩石年龄逐渐增大,最古老的岩石位于大陆边缘附近。这证实了海底扩张理论,即洋中脊是新地壳形成的地方,随着地壳不断扩张,古老的海底岩石被推向大陆边缘。地磁倒转记录磁极反转地球磁场并非一成不变,它会发生周期性的反转,即南北磁极互换。科学家通过对岩石中磁性矿物的研究,发现地球磁场在过去多次发生反转。地磁记录岩石在形成时会记录下当时的磁场方向,就像一个“磁带”一样。这些记录被保存在火山岩、沉积岩等不同地质年代的岩石中。证据支持地磁倒转记录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地球表面的板块并非静止的,而是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古大陆重建1拼图游戏科学家们将现今各个大陆的海岸线拼合在一起,发现它们能够完美地契合。2地质证据大陆之间的地质构造、岩石类型和化石分布存在相似性。3超级大陆科学家们推测在远古时期,地球上曾经存在一个巨大的超级大陆,名为“盘古大陆”。大陆漂移的证据海岸线吻合南美洲东岸和非洲西岸的海岸线形状非常相似,仿佛被撕裂了一样。地质构造一致南美洲和非洲大陆上的岩石类型、地质构造和化石记录十分相似,表明它们曾经是一体的。古生物分布在不同的大陆上,科学家发现了一些相同的古代生物化石,例如舌羊齿和中龙,证明了它们曾经生活在同一块陆地上。大洋中脊和海底扩张大洋中脊是地球上最长的山脉,它横跨各大洋,是海底扩张的中心。随着地幔物质从地幔对流带向上涌出,在地壳上形成新的洋壳,并推动旧的洋壳向两侧移动,从而形成了海底扩张。陆壳与海壳的差异1组成成分陆壳主要由花岗岩组成,密度较低,而海壳主要由玄武岩组成,密度较高。2厚度陆壳比海壳厚得多,平均厚度约为35公里,而海壳平均厚度只有5-10公里。3地质年龄陆壳比海壳古老得多,陆壳的平均年龄约为38亿年,而海壳的平均年龄只有2亿年左右。岩石的密度和热流分布密度(g/cm3)热流(mW/m2)不同岩石类型具有不同的密度和热流特征。花岗岩密度较低,热流也较低,而橄榄岩密度较高,热流也较高。地壳物质的迁移和变质地壳运动地球内部的热能驱动着地壳板块的运动,导致地壳物质的迁移和变质。岩浆活动岩浆从地幔上升,冷却固化形成新的岩石,这些岩石可能被带到地表,或在地下变质。风化剥蚀风化和剥蚀作用将岩石分解成碎屑,这些碎屑被河流或风搬运到其他地方,最终沉积形成新的沉积岩。变质作用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的矿物成分和结构发生改变,形成变质岩。大陆漂移的驱动机制1地幔对流地球内部的热量驱动地幔物质的对流运动,形成上升流和下降流。2板块运动地幔对流推动着地壳板块的运动,形成板块的扩张、碰撞、俯冲和滑动。3板块边界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板块边界发生,导致火山活动、地震活动和山脉隆起。板块构造理论的建立1板块构造理论整合了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等学说2地球表面由多个巨大的板块组成3板块运动相互碰撞、分离和错动碰撞带和俯冲带的形成板块碰撞当两个板块发生碰撞时,密度较大的板块会俯冲到密度较小的板块之下。俯冲带形成俯冲的板块会逐渐融化,形成岩浆,并可能导致火山喷发和地震。碰撞带特征碰撞带通常会形成山脉、海沟和岛弧,如喜马拉雅山脉和日本列岛。火山活动和地震活动火山爆发板块运动导致地壳内部的岩浆喷发,形成火山爆发,释放大量能量和物质。地震板块相互碰撞或摩擦产生震动,释放能量,引发地震,造成地面破坏。山脉隆起和板块运动1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