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新课标)2016届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 语言文字运用 第二章 考点二 语句补写(含解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考点二 语句补写
——瞻前顾后细斟酌,语意贯通气畅达
精做课标真题,把握复习方向
1.(2010·课标全国)下面是关于“感恩教育”的评论文章中的一段文字。请根据上下文,补写画线处的内容。要求紧扣主题,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近年来,不少学校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都要求学生给父母洗一次脚。这引发了有关人士的质疑: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知恩图报是我们的传统美德。 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年龄以及生理与心理的差异和特点,只是简单地采取 ,恐怕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感恩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而且牵涉到很多方面,它需要 。
答案 难道感恩就只是给父母洗脚吗 学校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一刀切”的模式 反而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解析 解答本题要结合具体内容和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第2句中“这”复指第1句中的“学生给父母洗一次脚”,“质疑”也应围绕这一点提出。说的是文段的中心,本段话的中心是“学校对学生的感恩教育”。联系上下文,处应填句子的意思为:简单的统一的要求,即“一刀切”的模式。前说“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后面一句应与“不但”呼应,反向递进,所以应填“反而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感恩教育必定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据此可填处的内容。
试题评点 该题型叫语句补写题,新课标卷第一次考这种题型。这种题型的主要特点是给出一个语段,空出几句话,要求补出;补出的句子要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它是一种以考查连贯为主的综合性题型。该题语段是一个关于“感恩教育”的评论文字,需要补出五个句子,其中一句为疑问句,难度很大。第处句子是对前一句“要求学生给父母洗一次脚”做法的质疑,从语气上看补出的句子应为反问句。第处句子是对学校进行感恩教育的动机的肯定。第处据“只是简单地采取……”应填的是一种不正当甚至错误的做法、措施等。第处前所接的是论述这种做法的危害的递进复句中的前半句,要补充的应是递进关系的后半句,是更坏的危害。第处根据语境中“很多方面”,应补写的是学校、家长、社会合作努力之类的话。
该题虽说难度很大,但由于所填的句子只是与前一句紧紧衔接,不需要较大的语境支持,故做起来难度不算太大。
2.(2012·新课标全国)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0个字。
材料 司马迁《史记》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晋代王嘉在《拾遗记》中说:“神农采峻岭之铜,以为器。”如果这些史料可靠,则我们祖先大约在5 000年前就开始使用铜器了。但是,考古学家一直没有发掘到可以确证是夏代之前的铜器。因此,这些记载还只能视为传说。
早在传说中的远古时期, 。从传世文献记载来看,我国在夏代之前就已进入铜器时代,但是, 。上个世纪5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带发掘出了不少青铜器。经鉴定,这批青铜器的制作年代距离现在3 500多年,这个时间大概是夏晚期。它们出土的地点正好是古书中所说的夏代开采铜矿之地,因此,可以确信, 。
答案 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采掘铜矿,铸造铜器了 这却一直没有得到考古发掘的证实 我国至迟在夏晚期就已经开始使用铜器了
解析 首先要准确理解所给材料的基本意思: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开始采掘铜矿、铸造铜器,尽管没有得到考古证实。再研读下面文段的内容,这是一段表述更严谨的论述类文字,是材料内容的扩展和延伸。据此,根据连贯的要求可以补写出相关语句。
试题评点 新课标卷在时隔一年后继续考了语句补写题。这次所给语段有所变化:在语段前给出一则材料,要求根据这则材料内容补出所给语段中的三处空缺句子。所以先得读出所给材料的三个结论:一是从古典书籍记载中得知,我们的祖先在5 000年前就已经采铜铸器了;二是考古学家一直没有找到考古实物证据;三是考古学家已经找到夏代铜器的考古证据。这样,就能大致推出所填三句的内容。剩下的是对这些内容进行加工,使之既符合字数要求,又能更好地与上下文贯通,如“加工”时注意代词“这”的使用,陈述对象的变化等。
3.(2013·新课标全国)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一提到根的作用,可能首先想到 。这两项是绝大多数植物根系的本职工作。然而,进化史上最早出现的根,作用却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而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