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标准.doc

发布:2017-11-25约5.23万字共6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国家示范性骨干院校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 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 《无机及分析化学》 课程标准 化学工程学院 目 录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二、课程定位 1 (一)课程在相关专业中的定位 1 (二)课程性质 1 (三)课程任务 1 三、课程目标 2 (一)知识目标 2 (二)技能目标 2 1.专业能力目标 2 2.方法能力目标 2 3.社会能力目标 2 (三)素质目标 2 四、课程设计与教学组织 2 (一)课程教学模式 2 (二)课程设计思路 3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3 (四)课程教学组织与课时安排 3 五、课程任务设计 16 六、考核与评价 51 七、教学基本条件 52 (一)课程教学团队要求 52 1.团队组成 52 2.知识、技能、素质要求 52 (二)仪器设备要求 52 (三)实验实训场所要求 52 八、教学建议 53 九、课程教学资源 55 (一)教材的选取原则 55 (二)教学参考书 55 (三)网络教学资源 56 (四)其他 56 十、有关说明 56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 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 课程编码 0550110 0550120 课程总学时 102 课程总学分 6 先修课程 高中化学 后续课程 《仪器分析》、《工业分析》等 编制人 马喜锋 审定人 制定/修订日期 2011年11月10日 制定/第一次修订 二、课程定位 (一)课程在相关专业中的定位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是化工类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校每年有4个专业300余人学习该课程。本课程主要包括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两门分支学科的基本内容,是一门阐述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应用性的综合性基础课程。 课程性质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是化工类专业进行岗位能力培养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针对化工类人才需求组织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设计教学环节,为化工分析岗位需求提供职业能力,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提供保障。 课程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近代物质结构理论的基本知识;掌握化学变化及水溶液中四大平衡的基本规律;熟悉常见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与作用;掌握滴定分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学生应具备认真、严谨、务实的职业素质,并能取得《化工分析工》职业资格证书。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定量分析方法。 技能目标 专业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基本的定量分析和物质鉴定能力。 方法能力目标 懂得运用基本的计算方法,初步具有查阅一般无机及分析化学书刊、选择分析方法以及正确判断和表达分析结果的能力。 社会能力目标 为解决将来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分析及鉴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素质目标 使学生具有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使其逐步具备科学技术人员应有的素质。 课程教学模式 本课程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分析与检验及鉴定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一体化模式。 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设计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科学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大力加强实教学,改革考核方式,建立基础化学教学新体系。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 课程教学组织与课时安排 表1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组织与课时安排 序号 项目名称 任务 目标 参考课时 项目一 物质结构的学习 1.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理解物质组成及结构 14 1.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则及排布 1.3元素周期律与元素性质的周期律 1.4化学键 1.5分子空间构型 1.6分子的极性与分子间力 1.7晶体 项目二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应用 2.1化学反应速率 掌握速率和平衡,会应用8 2.2化学平衡 2.3化学平衡的移动 项目三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学习 3.1分析化学概述 掌握分析化学基本概念10 3.2滴定分析中的误差 项目四 酸碱反应和酸碱滴定法 4.1酸碱电离基本理论 掌握酸碱平衡理论,能应用酸碱滴定法测定酸或碱14 4.2溶液酸碱性 4.3酸碱缓冲溶液 4.4酸碱滴定曲线及指示剂的选择 4.5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项目五 沉淀反应和沉淀滴定法 5.1沉淀反应 掌握沉淀的溶解和生成平衡,能应用银量法测定Ag+、Cl- 、Br-等离子,能于用称量分析法测定物质含量12 5.2沉淀滴定法 5.3称量分析法 项目六 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滴定法 6.1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 掌握氧化还原基本理论,能应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物质16 6.2氧化还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