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docx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说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及其位置和范围。
-理解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包括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地图、分析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比较法,分析不同地理区域的差异,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发展的观念,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位置和范围。
-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
2.教学难点
-理解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综合性依据,尤其是自然地理要素(地形、气候)对区域划分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基本概念、依据等知识,确保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2.地图教学法:通过展示各类地图,如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范围,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3.小组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综合思维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如不同区域的农业生产、民居特色等,分析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对区域特征的影响,加深学生对区域划分依据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播放一段展现我国不同地区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视频,如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西北大漠的壮丽风光、青藏高原的雪山草地、东北林海的广袤无垠等。
2.提问学生:视频中展示的这些地区在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上有很大差异,你们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我国的国土辽阔,各地的地理环境千差万别,为了更好地认识和研究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我们需要对我国进行区域划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二)讲授新课(25分钟)
1.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及位置范围(10分钟)
-展示中国政区图,讲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引导学生观察地图,找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大致位置和范围。
-提问学生:请同学们结合地图,说一说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大致以什么山脉、河流为界?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与哪些地理要素有关?青藏地区与其他三个地区的分界线是什么?
-总结学生的回答,明确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青藏地区与其他三个地区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强调这些分界线的重要地理意义,如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是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是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是水田农业与旱地农业的分界线等。
2.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15分钟)
-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呢?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从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点(地形、气候、河流等)、人文地理特点(农业、人口、城市、交通等)等方面进行分析。
-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补充。
-总结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
-地理位置:包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我国南北跨纬度广,导致热量差异大;东西距海远近不同,导致降水差异大。
-自然地理特点:
-地形: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西高东低。不同地区的地形差异对气候、河流、农业等产生重要影响。例如,青藏高原地势高,形成独特的高寒气候;而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有利于发展种植业。
-气候: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南北气候差异大,影响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分布。如南方地区气候湿热,以水田农业为主;北方地区气候相对干旱,以旱地农业为主。
-河流:河流的分布和水文特征也影响着区域的划分。例如,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河流多为内流河;南方地区降水丰富,河流众多,水运发达。
-人文地理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