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位置.
2.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3.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4.了解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差异
教学重点、难点:
1.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
2.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填图,讨论,比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图册
教学过程:
由我们是北方人这个话题联系到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导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
秦岭——淮河线
1.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位置
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指导学生在图上用彩笔标出秦岭淮河位置。
2.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1)播放“认识秦岭”视频,要求学生了解秦岭南北的自然景观差异情况。
2)播放动画片“晏子使楚”,要求学生注意有关淮河的内容,通过“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了解淮河南北的自然差异。
3)引导学生分析秦岭淮河的共同点,共同分析明确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秦岭淮河线是一条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4)展示等温线、降水量、温度带、干湿地区四幅图,学生分组读图分析秦岭淮河一线与等温线、降水量线、温度带、干湿地区的关系。
5)教师小结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1月份0。C等温线经过的地方是;800mm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是湿润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3.展示表格“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自然差异”,要求学生分组读图分析。进一步理解、记住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差异,强化对秦岭淮河线地理意义的认识。
表一: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侧的自然差异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冬季河流有无封冻
有
无
温度带
暖温带
亚热带
干湿区
半湿润区
湿润区
植被类型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耕作类型
以旱地耕作为主
以水田耕作为主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
水稻
4.小结知识点。
三.四大地理区域
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展示课件,明确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是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和秦岭淮河线以及青藏高原边缘线。
2).师生共同看图L,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学生在图上用彩笔画出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
2.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差异
展示自然景观图片,要求学生判断该图景观归属于那个区域。
四.全节知识点总结。
五.布置课后练习.
六.结束本节。
附:板书设计
第一节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一.秦岭、淮河的位置
二.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三.四大地理区域的范围
四.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环境差异
中图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我国的区域差异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平顶山市第二十四中学
董电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