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6
新课程下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以土黄中学文科平行班为例
高二历史 王含元
一、土黄中学文科平行班学生基础情况
1、基础差。平行班学生是除尖子班、艺体尖子班外本校第三层次的学生。学生高中入口成缚较差,很多是收取择校费入校的。平时考试成绩历史平均分在25-35分左右,每个班上只有两三个人及格,但也只有六十几分的样子。基础知识严重缺乏,平时测试。比如类似“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鸦片战争发生在哪一年?”超过五成的学生答不上来。考试时选择题很多就是猜,后面的材料题基本不做。
2、学习习惯差。平行班学生在学习习惯养成方面做得很不好。课堂上能够完全认真听下一节课的几乎没有,笔记做得很差,很多同学就不从会甚至不做笔记。没有看书的习惯,应强化记忆的主干知识根本记不住。不喜欢诵读记忆,要求做的课后习题基本是抄答案。考试做题极不规范,书写潦草,格式较乱。
3、平行班学生亮点。本校平行班学生基础,学习习惯虽然差,但也有亮点。从学习动力上讲,很多同学来自农村,还是想学好,想考大学;很多同学花钱在学艺体,说明他们还是有明确目标的。在平时的考试中,有部分学生的成绩都在五十几分,其实再努把力就是可以及格的;从学校安排的课时来看,每周四节正课,两节自习,时间是很充分的。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本校平行班学生整体素质较差,这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但同时也有优势和潜力。我们就是要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把学生的这种潜力挖掘出来,在学习效果上能够有所突破。
学案教学是新课改理念下很多学校的做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作为我们这种基础差的学校,是可以采用这种模式的。关健是如何去编写和课堂上怎么使用学案,才能符合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下面就这两个问题做初步的探讨。
二、编写学案
山西运城新绛中学的学案教学,在全国就很有名。由于我校的实际情况,是不能用这些现成的,国为其它学校的学案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很高。要做一定的修改,适合于我们学生的基础。
1、内容力求基础化。要以新课标教材为主体,严格按照课标要求进行学案编写,能力要求不能太高,但并不是不做能力要求。呈现在学案上的主要是教材上知识的整合。
2、把教材知识当作历史材料题来进行编写整合。高中历史课程标的“知识与能力”部分明确规定:“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课标要求可以看出,学习历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现在的高考历史考试韪目也是以能力立意为主,考知识记忆性的题目极少。因此我们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就应该从每一节课开始,把每一篇课文当作一个历史素材来阅读、归纳、分析、综合、比较等。因此在编学案的时候,就可以把学案设计成这样的模式,也就是以问题探究为主,每一个历史知识点都可以编成问题。甚至还可以给出相应的分数,让学生去根据教材整理、总结、归纳,改变以往那种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我校学生基础差,所以问题的设计不能太难,内容不能太多,学生基本上能够从课本上找出来就达到学习要求了。
由于我校集体备课风气不浓,同科教师所教班级学生水平有差距,因此备课组集体编学案在我校不是很现实。只能靠个人去完成,工作量很大,但也是能够克服的。要编写学案,还需要学校给教师配备一定的参考资料,同时,网络资源:像高考学习网,全品高考网,金太阳等网上都有很多高质量的学案,可以参考、模仿,但决不能用现成的。
三、学案教学的核心:课堂上精心使用学案。
1、课前预习。每节正课前晚自习下发下一节课要讲的学案。由于我校平行班大部分学生课余时间要学艺体,因此让其课余时间预习不现实,就只能用自习下发学案,以这个学案为纲进行预习。通过看书自主完成学案上的基础知识。比如像时间、人物、内容这些知识点,就是基础很差的学生根据教材也是能完成的。这样就培养了学生阅读和提取信息的能力。也就避免了课堂上教师念,学生划重点的传统教学模式。对于学案上能力层次的要求,比如历史背景的分析,对历史问题的评价等有一定思维层次的问题,学生可以试着在草稿纸上写一写,能写多少是多少。当然我们在学案上要给学生一定的提示,比如背景要提示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国际国内因素等方面去分析;评价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评价,这样就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历史思维习惯。
作为教师,在学生预习时,要在教室观察学生预习的效果,看看哪些是学生基本上都能够自己解决的,哪些是学生共同的困惑点,这样讲课时就更有侧重点。
在预习时要把握时间,每一课时预习一般就在20分钟左右。
2、课堂上学生展示,老师引导。在课堂45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