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部编版二下《村居》教学设计.docx

发布:2025-03-22约4.66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村居》。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描绘的早春二月乡村的迷人景色和儿童的天真活泼。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借助注释、插图和多媒体等手段,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含义,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理解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之情,感受春天的美好和乡村生活的情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体会诗歌意境,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2.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以及诗歌中蕴含的儿童情趣。

三、教学方法

1.朗读感悟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3.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四、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1.播放春天美景视频

-同学们,春天到了,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天吧!播放一段展现春天大自然景色的视频,如绿草如茵的草地、五颜六色的花朵、飞舞的蝴蝶、清澈的小溪等,同时配上轻柔优美的音乐。

-看完视频,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春天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和发现。

2.引出古诗

-在古代,也有许多诗人非常喜爱春天,他们用优美的诗句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学习一首描写春天乡村生活的古诗,叫《村居》。(板书课题:村居清·高鼎)

-介绍作者高鼎:高鼎是清代后期的诗人,他的诗多写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这首《村居》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非常生动地展现了春天乡村的独特风貌。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

-教师富有感情地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和节奏。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2.学生跟读

-学生跟着教师逐句跟读,模仿教师的读音和节奏。

3.自由朗读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4.指名朗读

-请几位学生分别朗读古诗,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评价读音是否正确、节奏是否恰当。

-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纠正,如长在这里读zhǎng,拂堤的拂读fú等,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读准字音。

5.全班齐读

-全班同学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味。

(三)理解诗句,体会意境

1.学习第一句草长莺飞二月天

-借助注释理解:引导学生看注释,说说草长莺飞的意思。学生理解草长就是小草生长,莺飞是黄莺飞舞。

-展开想象画面: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二月的田野里,小草长得绿油油的,黄莺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的情景。

-描述画面: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所想象到的画面,教师适时引导和补充,如:在早春二月,温暖的春风吹过,田野里的小草纷纷从土里探出脑袋,嫩绿嫩绿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天空中,黄莺欢快地飞舞着,它们时而穿梭在草丛中,时而冲向蓝天,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春天的美好。

-体会情感:提问学生从这句诗中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春天生机勃勃景象的喜爱之情。

2.学习第二句拂堤杨柳醉春烟

-理解字词:拂堤,引导学生想象杨柳枝条长长的,垂下来轻轻拂过堤岸的样子;醉春烟,让学生思考醉在这里的意思,仿佛杨柳被春天的烟雾陶醉了,形象地写出了杨柳在烟雾笼罩下的婀娜多姿。

-画面描述:让学生说一说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比如:岸边的杨柳依依,长长的柳枝随风飘舞,轻轻拂过堤坝。在一片如烟如雾的春光中,杨柳仿佛沉醉其中,显得格外妩媚动人。

-感受意境:体会这句诗营造出的朦胧、优美的意境,感受春天的柔和与温暖。

3.学习第三句儿童散学归来早

-理解诗句:散学就是放学,这句诗描绘了孩子们放学后早早回到家中的情景。

-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孩子们放学早,让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