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儿科学-温医大-儿科绪论生长发育2015.ppt

发布:2017-05-12约6.79千字共7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问题 1、儿科各年龄期如何分组? 各组主要特征是什么? 2、体格生长常用指标有哪些?如何测量? 3、头颅骨、长骨、牙齿生长发育特点有哪些? 4、几个主要年龄组小儿神经精神发育的特点是什么? 儿童疾病综合管理(IMCI) 目标:降低死亡、疾病、残疾。 范围:家庭、社区、卫生机构。 措施:门诊诊断、重大疾病综合治疗 转诊速度、家长咨询 新生儿期--特征 出生后脐带结扎到刚满28天为止。 出生不满7天的阶段称新生儿早期 适应外界环境的阶段,发病率高,死亡率 高。 早产、产伤、窒息、先天畸形、 低体重、 多种感染。 婴儿期 特 征: 出生到满1周岁以前(乳儿期) 身长在一年中增加50%,体重增加2倍。 脑发育快、1岁学会走路,听懂一些话和 有意识地发音。 容易消化紊乱和营养不良。 回顾问题 1、儿科各年龄期如何分组?各组主要特征和保健措施是什么? 2、体格生长的常用指标有哪些?如何测量? 3、头颅、长骨、牙齿生长发育特点有哪些? 4、几个主要年龄组小儿神经精神发育的特点是什么? * 感觉(感知)的发育 * 视觉(视感知) 新生儿视觉不敏锐,能看到距离60cm(15cm~20cm最清)。 3~4月认识母亲和常见物品,喜看红色。 1~1.5 岁注视3米,区别形状,喜看图画。 5岁能区别颜色,视力0.6~0.7。 6岁及以后视力达1.0。 * 听觉(听感知) 出生时因中耳鼓室未充气及有羊水潴留,听力较差。 3个月出现头转向声源。 1岁听懂自己的名字。 4岁听觉发育完善。 精确了解听力情况,可测脑干诱发电位。 * 神 经 反 射 出生时即具先天性反射,如觅食、吸吮、吞咽、握持等反射,和对强光、寒冷、疼痛的反应。随年龄增长而消失。 新生儿和婴儿肌腱反射较弱,浅反射不易引出。到1岁时才稳定。 3~4月前小儿肌张力较高,克氏征可阳性。 2岁以下巴氏征阳性可为生理现象。 * 运动发育(动作能) 小儿动作发育遵循一定规律: 头尾规律 由近到远 由不协调到协调 由粗动作到精细动作 由正面动作到反面动作 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 语言发育(言语能) 语言发育要经过发音、理解和表达阶段。 先理解别人的话,然后再学回说话。 * 学龄期 特 征: 从6~7岁入学起到12~14岁进入青春期 体格生长稳步增长,其他器官发育到本期 末接近成人水平 脑的形态发育基本完成 理解、分析、综合能力逐步完善 接受科学文化教育的重要时期 * 青春期 特 征: 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 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 女孩一般从11~12岁到17~18岁 男孩从13~14到18~20岁 * 青春前期 prepubescence 2~3年 性征发育期 puberty, pubescence 2~4年 青春后期 post pubescence 3年 性激素的作用使生长发育速度明显加快, 性别差异明显 心理、行为、精神等方面的不稳定 * 生长发育及其障碍 * 相关概念 生长发育:从受精卵到成人期整个过程,是不 同于成人的重要特点。 生 长:小儿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 态变化(量变)。 发 育: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完善与 功能上的成熟。 * 生长发育规律 小儿生长发育遵循一定的规律: 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两个生长高峰 各系统器官的发育不平衡:神经发育早,生殖发育迟 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 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受到遗传、营养、教养、环境 * 影响小儿发育的因素 遗 传:特征、潜力、趋向 性 别:女孩青春期开始较男孩早2年 内 分 泌 孕母情况:感染、用药、营养 营 养:宫内营养不良、生后营养不良 生活环境:阳光、空气、水源、住房等 疾 病:急、慢性疾病 * 体 格 生 长 * 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测量方法 * 体 重 为各器官、骨骼、肌肉、脂肪等组织及体液的总量。 是代表体格生长,尤其是营养情况最易取得的灵敏指标。 儿科临床给药、输液等也常按体重计算。 * 体重增长规律 平均出生体重3kg(2.5~4kg)。 男:3.3+0.4kg 女:3.2+0.4kg 生理性体重下降:下降3%~9%,7~10日恢复 年龄越小,体重增长越快;前半年600~800g,后半年300~400g。 3月6kg,1岁9k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