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甘草汤联合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炙甘草汤联合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3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1-0-01
冠心病,又被称之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心律失常室性早搏的常见病因,而冠心病比较常见的临床症状则为心律失常[1]。近几年来,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非药物治疗,在对心律失常治疗方面,都获得了令人比较满意的实践结果。但是非药物治疗的价格比较昂贵且只适用于小部分患者,临床用于治疗抗心律失常的药物,都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治疗时又容易诱发心律失常。此外,药物治疗容易使患者产生耐药性,进而对心肌收缩发生抑制作用,更甚至还会发生诸多不良反应。对此,目前中医药在心律失常治疗方面,面临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将中医药的廉、简、验以及便等优势充分发挥。此次实验,着重探讨了冠心病室性早搏应用炙甘草汤联合丹参滴丸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于2014年07月至2015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8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与WHO关于冠心病诊断标准相符,采用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组42例,其中研究组23例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年龄44-77岁,平均(66.12±4.34)岁,体质量(56.8±9.6)kg,病程时间(7.5±7.1)个月;常规组24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年龄46-75岁,平均(65.56±3.78)岁,体质量(57.5±9.4)kg,病程时间(7.7±7.1)个月;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经过比较发现两组的基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常规组患者予以盐酸胺碘酮片口服治疗,3次/d,200mg/次,治疗7d后,2次/d,200mg/次;治疗14d后,100mg/次,2次/d。研究组患者给予炙甘草汤联合丹参滴丸进行治疗,炙甘草汤的组方为:20g生地、15g炙甘草、10g麦冬、、10g生姜、10g麻子仁、10g桂枝、10g大枣、5g人参、5g阿胶。用温水煎服,400ml/d,200ml/次,分早晚两次服用。丹参滴丸:3次/d,10粒/次。一疗程为期一个月,持续治疗两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临床治疗效果评定标准,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其中显效标准为:患者症状、体征恢复正常,心电图、心率检查发现均正常,早搏消失或降低90%;有效: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明显,心电图、心率检查发现有所好转,早搏消失或降低51%-89%;无效:症状与体征无变化,心电图、心率检查改善不显著,早搏50%。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1.0?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 表示,组间比较应用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85%,其中显效27例,有效12例,无效3例;常规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3.81%,其中显效18例,有效13例,无效11例。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13.048,P0.05)。
3.讨论
胺碘酮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受体阻滞剂的非竞争性较轻,主要是为了延长各部心肌组织的动作电位,将折返激动消除,对心肌、心房传导纤维的钠离子内流予以抑制,使传导速度降低。不会影响到静息膜电位高度、动作电位高度,此外,因为过度延长复级,使心电图T波也随之变化。静脉注射,会导致肌力产生轻度负性作用,但对左室功能不会产生抑制。可直接扩张冠状动脉以及周围血管,对甲状腺素代谢有一定的影响。
从中医学立场而言,心律失常属于“心悸”、“胸痹”范畴哦,大部分医学研究者认为,此病的根源在于血瘀气虚[2]。因为气血不足,使得心阳减低,气血瘀滞,堵塞脉络,引起心悸、胸痹。方选中的炙甘草,有利血气,疏通脉络,生地黄、大枣、人参可补充脾气,阿胶、麦冬、麻子仁可以起到滋心阴、养心血、充血脉。此方当中所选择的药材都属于阴性,加用生姜、桂枝温性药物,可有利于运行气血,依靠阳性药物的阴性药物,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及优势,全放阴阳相配,相得益彰,共同起到滋阴养血、益气温阳、复脉定悸的作用。
复方丹参滴丸中的药物成分有三七总皂苷、丹参素以及适量冰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取三七、丹参有效成分,在辅以冰片,制作而成,主要功效在于活血化雨、止痛,现代药理学表明,丹参滴丸有利于改善心血,缓解冠状动脉痉挛,使心肌ATP酶活性激活,减低心肌纤维化、水肿程度,从根源上,缓解心律失常的病理机制、变化。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85%,常规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3.81%,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