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流管及腹腔冲洗在穿孔性阑尾炎手术治疗中应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引流管及腹腔冲洗在穿孔性阑尾炎手术治疗中应用
柯贤贵
(湖北省阳新县洋港镇卫生院 435211)
【摘要】目的:探讨引流管及腹腔冲洗在穿孔性阑尾炎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 例穿孔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 例,研究组患者在进行常规阑尾炎手术中采用生理盐水加甲硝唑冲洗腹腔,术后防止引流管;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阑尾炎手术,未进行腹腔冲洗以及放置引流管。记录两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在术后未出现并发症,对照组患者中出现并发症5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穿孔性阑尾炎手术中采用腹腔冲洗以及引流管技术,患者在术后恢复较快,且并发症发生较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穿孔性阑尾炎;穿孔性阑尾炎;引流管;应用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373-01
急性阑尾炎临床外科中的常见病,其发病率在外科急腹症疾病中占第一位[1]。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部分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均能得到良好治愈,但也有一部分患者由于发病急、进展快,以及患者自身的一些原因,耽误了最佳手术时机,引起穿孔性阑尾炎,严重患者甚至死亡,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2]。穿孔性阑尾炎的手术治疗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30 例穿孔性阑尾炎手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采用腹腔冲洗以及引流管技术,使患者在术后恢复较快,并发症较少,现将详细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 年1 月至2014 年12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 例穿孔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为急性阑尾炎胃穿孔,临床症状表现为:持续性伴有阵发性加剧有下腹疼痛,腹泻、腹胀,恶心、呕吐,有腹膜炎的患者疼痛持续加重,大部分患者包细胞与嗜中性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将上述60 例穿孔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研究组30 例,其中男16 例,女14例,年龄19-64 岁,平均年龄(34.7plusmn;6.8)岁;对照组30 例,其中男15 例,女15 例,年龄21-66 岁,平均年龄(35.2plusmn;7.1)岁。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临床资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可比性较好。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阑尾炎手术,采用硬膜外麻醉或腰部麻醉的方式,选取右侧下腹切口或麦氏切口。研究组患者在进行常规阑尾炎手术中采用腹腔冲洗以及引流管技术:首先,纱布对切口进行保护,之后切开腹膜,置入吸引器排出腹腔内脓液,将切口扩大,上提腹膜并进行固定,对腹腔内脓液进行彻底清除,避免脓液造成切口感染。之后进行阑尾炎结扎,如果阑尾的根部完好,则可将阑尾根部进行结扎;如果阑尾根部出现坏死或穿孔,则直接进行阑尾切除;如果患处与阑尾周围器官有黏连,则将相连部位也进行切除。清除患处后,对腹腔进行冲洗,采用生理盐水加0.5%甲硝唑作为冲洗液,注意将整个腹腔全面冲洗。最后,关闭腹腔,安置引流管。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阑尾炎手术,未进行腹腔冲洗以及放置引流管。术后记录两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 统计分析软件,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的比较采用t 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采用chi;2 检验,P<0.01、0.05 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数据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在术后未出现并发症,对照组患者中出现并发症5 例,其中切口感染3 例,盆腔脓肿1 例,手术后肠梗阻1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hi;2=5.4545,P<0.05)。
3 讨论
穿孔性阑尾炎指的是急性阑尾炎患者因某些原因而造成的炎性病变,病情比较严重时往往会形成穿孔[3]。穿孔性阑尾炎患者通畅会有炎症、窦道或畸形等病理变化,当阑尾穿孔形成后,可能会有大量的细菌经过腹膜与肠系膜进入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