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筹划基本理论PPT.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纳税筹划基本理论;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纳税筹划的原理
2.熟悉纳税筹划的方法和技术
3.掌握纳税筹划的步骤 ;2.1纳税筹划的原理;2.1.1“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假设这一理论是研究纳税筹划的基本假设前提。“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人分析人类经济行为的一个基本假定。
“经济人”的假设,起源于享受主义哲学和英国经济学业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关于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亚当·斯密认为:人的本性是懒惰的,必须加以鞭策;人的行为动机源于经济和权力维持员工的效力和服从。“经济人”作为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基本性被假定为利己的。; “经济人”在一切经济活动中的行为都是合乎理性的,即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寻和获得自身最大的经济利益。对企业来说,就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求所有者财富最大化,或者说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
纳税筹划的主体是纳税人,它作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细胞,扮演着经济人 的角色,努力追求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 公共产品的两个重要特征。一是消费的非排它性。意味着不能根据某人是否支付了费用来决定它的消费价格。 二是消费的非竞争性。边际生产成本为零:在现有的公共产品供给水平上,新增消费者不需增加供给成本。(如灯塔等)。边际拥挤成本为零:任何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其他人同时享用该公共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个人无法调节其消费数量和质量。 边际拥挤成本是否为零是区分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或混合产品的重要标准 。
;2.1.3契约论
契约论的基本论点,把国家的产生说成是人们相互之间或人民同统治者之间相互订立契约的结果,即国家是共同协议的产物。这种学说既用来说明国家起源的必要性,也说明国家内部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关系的合理性。这是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最有影响的关于国家起源的学说。;2.1.4博弈论
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间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博弈作为一种先进的分析工具已经被广泛运用到税收动的各个领域。如,用博弈论分析国家的税收政策以及用博弈论分析税务机关的税收活动等。;举例:
囚徒困境
在博弈论中,含有占优战略均衡的一个著名例子是由塔克给出的“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博弈模型。该模型用一种特别的方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警察与小偷的故事。假设有两个小偷A和B联合犯事、私入民宅被警察抓住。警方将两人分别置于不同的两个房间内进行审讯,对每一个犯罪嫌疑人,警方给出的政策是:如果两个犯罪嫌疑人都坦白了罪行,交出了赃物,于是证据确凿,两人都被判有罪,各被判刑8年;如果只有一个犯罪嫌疑人坦白,另一个人没有坦白而是抵赖,则以妨碍公务罪(因已有证据表明其有罪)再加刑2年,而坦白者有功被减刑8年,立即释放。如果两人都抵赖,则警方因证据不足不能判两人的偷窃罪,但可以私入民宅的罪名将两人各判入狱1年。表1给出了这个博弈的支付矩阵。 ;表1 囚徒困境博弈 [Prisoners dilemma] ; 分析:
我们来看看这个博弈可预测的均衡是什么。对A来说,尽管他不知道B作何选择,但他知道无论B选择什么,他选择“坦白”总是最优的。显然,根据对称性,B也会选择“坦白”,结果是两人都被判刑8年。但是,倘若他们都选择“抵赖”,每人只被判刑1年。在表2.2中的四种行动选择组合中,(抵赖、抵赖)是帕累托最优的,因为偏离这个行动选择组合的任何其他行动选择组合都至少会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差。不难看出,“坦白”是任一犯罪嫌疑人的占优战略,而(坦白,坦白)是一个占优战略均衡。 ;2.2纳税筹划的方法 ; 纳税筹划的方法可分为4种:一是降低计税依据,二是降低适用税率,三是增加可抵扣税额,四是推迟纳税时间。
2.2.1降低计税依据
计税依据,是指计算纳税人应纳税额的依据。在税率既定的情况下,减少计税依据就意味着减少纳税人的应纳税额。降低计税依据是节税的最基本方法。;2.2.2降低适用税率
这是在存在不同税率的情况下,通过各种筹划方法适用相对较低的税率从而减少应纳税额的方法。采用该方法的前提是存在税率差异。税率差异是指同一税种对不同的纳税人或者对不同的征税对象采用不同的税率。这主要包括4种情况。一是税法根据不同纳税人或者征税对象具体情况不同制定不同的税率。二是减免税,包括免税和减税。免税是指税法规定对某些纳税人和征税对象免征某种税收全部税款的规定。三是优惠税率。是指税法在规定某一税种基本税率的基础上,为照顾某些特殊纳税人和征税对象,规定一个或若干个低于基本税率的税率。四是累进税率。所谓累进税率,是指根据计税金额大小规定不同的税率,金额越大税率越高。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