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异位阑尾炎35例诊治体会.doc

发布:2018-01-28约2.41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异位阑尾炎35例诊治体会 刘道才(云南昭通市大关县人民医院外科 云南大关 657400) 【摘要】 目的 探讨异位阑尾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选择我院2006年至2010年接诊的异位阑尾炎患者35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例异位阑尾患者,对其中33例行阑尾切除术。术后1例出现切口感染,1例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结论 异位阑尾炎需尽早明确诊断,并及时实施阑尾切除术。 【关键词】 阑尾炎 异位 诊断 治疗 异位阑尾炎是指特殊位置的阑尾炎。阑尾的位置多变,由于阑尾基底部与盲肠的关系恒定,因此阑尾的位置也随盲肠的位置而变异,一般在右下腹部,但也可高到肝下,低至盆腔内,甚至越过中线至左侧。通常临床所见的有低位(盆腔位)阑尾炎、高位(肝下位)阑尾炎、腹膜后位阑尾炎、盲肠壁内阑尾炎和系膜内阑尾炎,而左侧阑尾炎较罕见。异位的阑尾易与其他的腹腔盆腔疾病相混淆,给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但当出现非右下腹的转移性腹痛和固定压痛时,要高度怀疑异位阑尾炎。因此,尽早明确异位阑尾炎的诊断,并及时实施相应治疗,对于广大临床工作者显得尤为重要。本次选择我院4年间的异位阑尾炎患者35例,现对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次的35例异位阑尾炎患者年龄在3岁至78岁之间,男性18人,女性17人;小儿2例,孕妇1例,60岁老人3例;急性患者28例,慢性7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3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8例,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6例,阑尾周围脓肿8例;腹膜外位阑尾11例,肝下位阑尾7例,盆腔位阑尾10例,壁内阑尾5例,左位阑尾2例。伴血尿者3例,伴腹泻、里急后重者5例。接诊时出现弥漫性腹膜炎者5例,化脓性门静脉炎者2例,感染性休克者3例。 1.2 诊断标准 根据第7版《外科学》[1]的诊断标准:①临床症状:转移性右下腹痛,阑尾的位置不同,所表现的疼痛部位也不一致,如盲肠后位阑尾炎疼痛在右侧腰位,盆位阑尾炎腹痛在耻骨上区,肝下区阑尾炎可引起右上腹痛,极少数左下腹部阑尾炎呈左下腹痛。 2 治疗方法 2.1手术治疗 异位阑尾炎一旦诊断确立,应早期行阑尾切除术。手术要点如下:①手术切口的选择,对于明确阑尾位置的患者,于阑尾就近部位切口,其他患者则选择右腹直肌切口,或者右下腹旁正中切口,便于术中作延长切口。②寻找阑尾,这是处理异位阑尾的关键。沿结肠带向盲肠端追踪,大部分阑尾即可找到。 如未能找到,要考虑到盲肠后位阑尾,用手指探查盲肠后方,或者剪开盲肠外侧腹膜,将盲肠内翻即可显露盲肠后方阑尾。如盲肠位于腹膜后方,则打开后腹膜,可找到阑尾。详细检查仍未发现升结肠时,结合压痛部位,在右侧要考虑盲肠位于肝下的可能,此时则要延长切口以致暴露中上腹及右上腹,然后可在回盲部找到异位的阑尾。活动盲肠的位置常不固定,但大多数在右下腹,因升结肠固定在腹后壁右侧,探查先找到升结肠,再探查盲肠和阑尾。若找到回盲部但仍不见阑尾,则要考虑腔内阑尾或壁内阑尾,再结合回盲部的炎症水肿,可打开水肿严重部位的浆肌层,便能找到阑尾,罕见的肠系膜内阑尾或错位阑尾给仔细探查也能找到。③处理阑尾系膜及根部,如系膜较薄,则一次性结扎系膜并剪切。如系膜较厚则分次钳夹、切断结扎或缝扎系膜。进行阑尾的荷包缝合时要距阑尾结扎根部1cm左右,勿将阑尾系膜缝入在内。④特殊情况下阑尾切除:如阑尾间断粘连,则先将阑尾根部切断再做分段切断阑尾系膜,最后分段切断阑尾。盲肠水肿不宜荷包缝合时宜用8字或U字缝合。⑤异位阑尾炎并发症的处理:腹腔脓肿者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或手术切开引流。内外瘘形成时,X线钡剂或经外瘘管造影有助于相应的治疗。化脓性门静脉炎时,行阑尾切除后并用大剂量的抗生素治疗。 2.2非手术治疗 本次有2例患者因症状较轻微,仅有轻度的疼痛,体温上升不明显,腹部仅有轻微的固定性压痛,考虑为单纯性阑尾炎, 未行手术,给抗生素治疗后病情缓解。观察未见复发。 3 结果 35例异位阑尾炎患者经治疗后33例痊愈,1例并发切口感染,1例并发粘连性肠梗阻。33例行阑尾切除术,2例经抗生素治疗治愈。右侧腹直肌切口者8例,上腹正中切口者8例,麦氏切口者9例,行左下腹旁正中切口者2例,阑尾逆行切除者4 例,行腹腔冲洗引流者1 例。术后住院4-9日后出院。 4 讨论 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是最多见的急腹症。阑尾炎的形成最常见的原因是阑尾官腔阻塞,常由淋巴滤泡的明显增生所致,也可为粪石所致。阻塞后阑尾粘膜仍持续分泌粘液,腔内压力上升,血运发生障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