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心理》复旦精品高职-第四章 应激与健康.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护理心理第四章 应激与健康项目一健康任务一 概述任务二 健康的影响因素任务三 心理健康维护项目二 应激与应对任务 一 概述任务 二 应激反应与心理防御机制任务 三 应对方式项目三 心身疾病任务一 概述任务二 心身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原则任务三 常见心身疾病及其人格特征学习目标1、识记健康、心理健康、应激、应激源、应对、心理防御机制、心身疾病的 概念。2、识记一般适应综合征。3、识记应激源的分类。4、识记应激的中介机制。5、理解健康的影响因素。6、理解心理健康的评定标准。7、理解应激的生理反应、心理反应、行为反应。8、理解常用心理防御机制。9、理解常见心身疾病(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10、应用相关知识,举例说明“健康、应激、心身疾病”三者的相互关系。11、应用应激理论,对比自己应对应激事件的成败,阐述认知评价在其中的作用。12、应用相关理论,尝试为一名陷入“退休综合征”的求助者提供指导 性帮助。项目一 健康任务一 概述一、健康的定义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从人是一个统一整体的观点出发,提出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还需要有完好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该定义更新了传统生物医学模式下的健康观念,将心理、社会的因素引入健康概念,充分体现整体人的健康观,对指导人们维护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项目一 健康二、健康标准1、躯体健康 指机体各部分结构和功能的正常状态,可依据一系列生理学标准判定。2、心理健康许多学者就此发表观点。3、社会适应能力 指个体外显行为和内在行为都能符合复杂的社会环境变化,能为他人所理解,为社会所接受,行为符合其社会身份,与他人保持正常的社会关系。项目一 健康三、亚健康状态 添加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学者布赫曼通过研究发现,除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人体还有一种非健康、非疾病的状态,即“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sub-health status)指人虽无明显的疾病,但呈现出活力低下、适应性减退、机体各系统功能和代谢功能低下等不够健康的生理状态。任务二 健康的影响因素项目一 健康1、自然环境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主要指阳光、空气、水、气候、地理等,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项目一 健康2、社会环境因素文化教育因素:社会经济因素: 指个体所受文化教育可直接影响其健康认知,从民族文化到家庭文化均可影响人们的健康认识。 社会经济因素:总体来说,国家卫生保健福利经费投入越多,国民的健康越有保障。010402国家政策因素:03获得保健性设施: 主要指国策对人们健康的影响,任何国家政策的制定都必须考虑全民健康水平的提升,如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建立人与自然的平衡,保护自然资源,治理工业污染,净化水源等国策,均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 社会医疗救助的经济基础和社会保障系统完善与否,也影响人们的健康与疾病转化过程。项目一 健康二、 个体因素2、心理因素(psychological factor)1、生物因素(biological factor)①生物性致病因素;②生物遗传因素;③个体生物学特征 指主要通过情绪、情感发生影响的消极心理因素可引发许多疾病3、生活方式(lifestyle factor) 指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习惯、爱好、生活目标和生活态度等对其健康的影响。项目一 健康任务三 心理健康维护一、 相关概念1、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也称精神健康或心理卫生,即指以积极有益的教育和措施,维护和改进人们的心理状态,以适应当前发展的社会环境,促进个体的心理成熟目一 健康2、心理成熟的标准(3) 学会宽容(1) “平视”异性(2) 正视自己4) 重视简单项目一 健康 心理卫生的开展,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适应社会,从而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二、 心理健康的意义2 有助于人的心理健康发展1、有助于防治心理疾病 心理健康者的学习成绩或工作效率均优于心理不健康者;更重要的是,心理健康者更能耐受学习、工作、生活中的挫折和逆境。项目一 健康三、 各年龄人群的心理保健1、 青少年的心理保健(1) 使其具备自我成长的学习能力;(2) 为其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3) 为其形成良好的学校和社会环境。’2、 中年人的心理保健(1)量力而为、劳逸结合;(2)保持豁达乐观;(3)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4) 学会倾诉与放松。3、老年人的心理保健(1)淡泊宁静;(2) 健脑益寿;(3) 情趣修身;(4) 交友互助;(5) 释怀长乐。项目二 应激与应对任务一 概述一、 应激的定义及现代应激概念的发展1、塞里的“一般适应综合征”与应激 (1)警戒期(alarm):指机体为应对有害环境刺激而唤起体内整体防御能力的动员阶段 (2)阻抗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