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王香梅.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解剖特点 生理特点 呼吸道免疫特点 检 查 方 法 体格检查 血气分析 肺脏影像学 儿童支气管镜检查 肺功能检查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 一、定 义 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婴幼儿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多见于1-6个月的小婴儿,病变主要发生在细小支气管,因此它属于特殊类型的肺炎。以喘息、三凹征和气促为主要临床特点。 故国内认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炎, 有人称之为喘憋性肺炎。 二、流行病学 北方多数病例发生在冬春季,南方地区夏秋季也有发病。可有小范围的流行,暴发流行时则称为流行性喘憋性肺炎或称流行性毛细支气管炎。 三、病因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占 50%以上; 其他为: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肠道病毒,肺炎支原体等; 病死率:1%-3%。 四、病理 主要累及毛细支气管,引起管壁水肿、增厚,管壁及管周淋巴细胞侵润,纤毛柱状细胞和上皮细胞坏死,气管腺体增生,黏液分泌增多,分泌物排出困难,与坏死脱落的细胞及炎症细胞形成痰栓,导致肺气肿、肺不张。因通气、换气障碍导致不同程度的缺氧。 毛细支气管炎小气道病理改变 五、临床表现 1、多见于2岁以下婴儿,尤以6月以内的小婴儿为主。 2、一般患儿先有2-3天“上感”症状,如发热,流涕,咳嗽等。 五、临床表现 (3)多数发病急,主要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呼气相延长伴喘息,喘息和肺部哮鸣音为其突出表现。 呼吸快而浅,60-80次/分,心率加快可达150-200次/分。 (4)体温高低不一,多有低热和中度发热。 五、临床表现 5、症状轻重不等,重者烦躁、鼻翼扇动、口周发青,还可引起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脑水肿等而死亡。 6、病程一般为1-2周。 五、临床表现 体征:鼻翼扇动,三凹征,胸部叩诊为鼓音,呼气相呼吸音延长,呼气性喘鸣; 高峰期:呼吸困难发生后的48-72小时; 死因:多为过长的呼吸暂停,严重的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严重脱水。 诊断 辅助检查WBC:多正常。病毒检查:荧光免疫、免酶法测 鼻咽部脱落细胞中病毒。胸 片:梗阻肺气肿、肺实变、肺 段、肺叶不张。 血气分析:了解患儿缺氧及CO2潴留情况。 五、诊断 婴幼儿,尤6个月内 首次喘息 流行季节 咳喘、低热、呼吸困难 哮鸣音 胸片 六、鉴别诊断 婴幼儿哮喘 若为第一次感染性喘息发作,即为毛细支气管炎。 若三次以上,则考虑为婴幼儿哮喘的可能。 粟粒性肺结核 有时呈发作性喘憋,但一般听不到罗音。 ②可有结核中毒症状,结核菌素试验阳性。 六、治 疗 1 氧疗 所有本病患儿均有低氧血症,因此重症患儿可采用不同方式吸氧,如鼻前庭导管给氧,面罩或氧帐等。 2 控制喘息 雾化吸入 、糖皮质激素用于严重的喘憋发作或其他治疗不能控制的。 3 抗病原体药物治疗 4 生物制品治疗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5 强心及利尿药物的应用西地兰、速尿 七、预 后 毛细支气管炎的预后多数是良好的,病程一般为1-2周平均为10天,但应注意的是,患过毛细支气管炎的小儿日后容易患哮喘,通过全国小儿哮喘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对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追踪随访,发现其中有20%-40%的患儿以后发展为小儿哮喘,因此,要积极防治毛细支气管炎,以减少哮喘的发生。 * * PICU 王香梅 上 呼 吸 道鼻腔:短、狭、嫩、血管多鼻窦:口大、上颌窦、筛窦易感染咽鼓管:宽、直、短、平扁桃体:咽扁桃体、腭扁桃体发育; 扁桃体炎多见于年长儿。喉部:漏斗形、腔窄、声门裂相对窄 下 呼 吸 道气管、支气管:狭小、软骨软、血管 多、纤毛运动差 肺:弹力差、血管丰、间质盛、肺泡少胸廓:桶状、肋骨平、膈肌高、胸腔 小、呼吸肌弱、纵隔大 生 理 特 点 频率节律:年龄越小频率越大, 易节律不齐呼 吸 型: 腹膈式呼吸呼吸功能:各项指标储备力低、 气道阻力大。 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差: 咳嗽反射弱、平滑肌薄、纤毛运动差;SIgA、G及亚类含量低; 巨噬细胞 、乳铁蛋白、溶菌酶、干扰素、补体等均不足。 免 疫 特 点 毛细支气管炎时 小气道被阻塞 正常小气道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