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的感染与免疫zw.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吸附与穿入
脱壳
生物合成
装配与释放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一级恐怖:
埃博拉病毒狂
夺人命
一、病毒的致病作用
1. 病毒的传播方式和途径
水平传播:病毒在人群不同个体间的传播
途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和接触、
昆虫叮咬等。
垂直传播:病毒直接由亲代传给子代
途径:胎盘、产道。
产前 受精卵感染父
母均可发生
孕期感染
产程感染
产后
母乳生
活接触
2. 病毒感染的类型
按是否引起临床症状
隐性感染 :不引起临床症状
★ 重要传染源
显性感染: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
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大量增殖
按部位
局部感染
全身性感染
A focal infection occurs
initially as a local
infection, but
circumstances cause the
microbe to be carried to
other sites systemically.
按滞留时间分为急性感染和持续性感染。
持续性感染
(1)慢性感染: 显性或隐性感染后仍带毒,
排毒,可被分离培养或检测。病程长,无或有轻
微临床症状。
(2)潜伏感染:急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基
因存在细胞内,不产生感染性病毒颗粒,无临床
症状,不排毒,常规方法查不到病毒(潜伏期或
非发作期)。病毒受激活而增殖, 进入发作期。
(3)慢发病毒感染:潜伏期很长,不能分离
出病毒,病情呈慢性进行性,终为致死性感染。
各种类型的病毒感染示意图
各种类型的病毒感染示意图
急性病原消灭型
急性病原消灭型
带状疱疹
水痘 潜伏感染(水痘-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
水痘 潜伏感染(水痘-带状疱疹)
无病毒排出
无病毒排出
慢性感染(乙肝带病毒状态或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感染(乙肝带病毒状态或慢性乙型肝炎
排病毒状态
排病毒状态
慢发病毒感染
慢发病毒感染
麻疹
麻疹 SSPE
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 SSPE
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