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维生素与矿物质.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维生素(vitamin)与矿物质(mineral) 维生素(vitamin) 概述 维生素(vitamin,Vit)是维持机体生命活动过程所必需的一类微量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维生素的分类: 水溶性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A (一)理化性质 维生素A也称视黄醇(retinol)。 动物性食物中含有具有活性的维生素A 植物中类胡萝卜素约有1/10为维生素A原,具有维生素A效能。其中以β-胡萝卜素活性最高。 (二)维生素A的生理功能 1、构成视网膜的感光物质,即视色素 2、维持上皮结构的完整与健全 3、促进骨骼、牙齿和机体生长发育 4、免疫功能 5、抗氧化作用 6、抗癌作用 (三)缺乏与过量 维生素A缺乏症 暗适应时间延长,夜盲症; 干眼病,严重可致失明。 毕脱斑(bitot spots 上皮干燥、增生及角化 儿童生长发育迟缓。 维生素A过量 引起急性、慢性及致畸毒性。 胡萝卜素血症(hyper-carotenemia) 供给量与食物来源 膳食常用视黄醇当量(retinol equivalent,RE)来表示 膳食视黄醇当量(ugRE) = 视黄醇(ug)+1/6β-胡萝卜素+1/12其它维生素A原 推荐摄入量(RNI): 14岁以上人群: 男性为800 ugRE/d 女性为700 ugRE/d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成人:3000ugRE/d 孕妇:2400ugRE/d 儿童:2000ugRE/d 维生素A的最好来源: 动物性食物:动物肝脏、鱼肝油、鱼卵、 奶类、蛋类等。 植物性食物(深色蔬菜与水果) :类胡萝卜素 中的维生素A原。 维生素D (一)理化性质 维生素D化学性质稳定,在中性和碱性溶液中耐热,不易被氧化,但在酸性溶液中则逐渐分解。 (二)生理功能 1、促进小肠钙吸收转运 2、促进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 减少丢失。 3、对骨细胞呈现多种作用 4、通过维生素D内分泌系统参与血钙平衡的调节 5、细胞的分化、增值和生长 (三)缺乏与过量 1、缺乏症 (1)小儿佝偻病 (2)骨质软化症 (3)老年人骨质疏松 (4)手足痉挛症 2、过多症 摄入量过多,尤其是药物型摄入或注射过量时会发生中毒。 (四)供给量和食物来源 维生素D的来源包括日光照射与食物来源。 主要食物来源为:海水鱼(如沙丁鱼等)、动物肝脏、蛋黄、奶油及鱼肝油制剂等。 中国居民膳食维生素D的RNI为: 正常成人5μg/d 儿童、少年、孕妇、乳母、老年人:10μg/d UL:20 μg/d 维生素B1 (一)理化性质 维生素B1又称硫胺素,又称抗神经炎素。 理化性质: 溶于水,耐酸、耐热,不易被氧化 在碱性环境下加热时可迅速分解破坏 铜离子可加快其破坏 在有亚硫酸盐存在时也可迅速分解破坏 某些食物,如鱼类等含硫胺素酶,生吃鱼类时可在此酶的作用下使硫胺素失活 (二)生理功能 1、辅酶功能 硫胺素焦磷酸(TPP)是碳水化合物代谢中氧化脱羧 的辅酶,即作为丙酮酸和α-酮戊二酸脱羧反应的辅酶。 当硫胺素严重缺乏时,ATP生成障碍,丙酸和乳酸在 机体聚集,对机体造成广泛损伤。 TPP也可作为转酮醇酶的辅酶参与转酮醇作用, 是戊糖磷酸途径的重要反应。 2、非辅酶功能 维持神经、肌肉特别是心肌的正常功能。 维持食欲、胃肠道正常蠕动及消化液分泌有关。 (三)缺乏与过量 典型缺乏症为脚气病,主要损害神经血管系统。临床上分为 (1)湿型脚气病(wet beriberi) (2)干型脚气病(dry beriberi) (3)急性爆发性脚气病(acute beriberi) 婴儿脚气病 Wernicke`s-Korsakoff综合征 (四)食物来源及供给量 来源:谷物(杂粮、豆类、干酵母、硬果等)、动物内脏、蛋类、瘦猪肉。 中国居民RNI: 男性:1.4mg/d 女性:1.3mg/d UL:50mg/d 维生素B2 (一)理化性质 又称核黄素。在酸性溶液中对热稳定,在碱性环境中易于分解破坏。 (二)生理功能 1、参与体内生物氧化与能量代谢 2、参与维生素B6和烟酸的代谢 3、参与体内的抗氧化防御系统和药物代谢 (三)缺乏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