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14课《诗词三首》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x

发布:2024-10-14约3.87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14课《诗词三首》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诗词三首》

2.教学年级和班级: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3.授课时间:待定

4.教学时数:2课时

本节课以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4课《诗词三首》为主题,通过学习《静夜思》、《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三首诗词,帮助学生掌握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提升文学素养。课程内容与课本紧密结合,注重实际教学需求,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分析诗词中的关键字词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准确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审美鉴赏能力。3.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了解古代诗人的生活背景和创作心境,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4.实践参与与创新:鼓励学生结合个人生活体验,创作诗词,提升文学创作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并背诵《静夜思》、《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三首诗词,掌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

②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意境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

①深入理解诗词中的文化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情感,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变化。

②运用诗词鉴赏的方法,独立分析并评价诗词的艺术特色,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③指导学生如何将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与自己的生活体验相结合,创作出有个性的诗词作品。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材,以便于课堂学习和课后复习。

2.辅助材料:准备《静夜思》、《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的电子文档或打印资料,以及相关诗词背景介绍和诗人简介。

3.多媒体资源:收集与诗词内容相关的图片(如山水画、诗人画像等),以及诗词朗诵的视频资料,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确保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分组讨论和诗词创作活动。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以一首轻松愉快的古典音乐作为背景,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一个古色古香的庭院中,随后提问:“你们能感受到这个场景吗?这样的场景是否曾在古诗词中出现?”

-回顾旧知:邀请学生回顾previously学习过的唐诗,如《春晓》、《静夜思》等,询问他们对于唐诗的初步理解和感受。

2.新课呈现(约25分钟)

-讲解新知:介绍《诗词三首》的作者、创作背景,详细解析每首诗的主题、结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举例说明:通过展示《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意象,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如何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出深邃的意境。

-互动探究: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首诗,探讨诗中的意象、情感以及诗人如何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思想。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并写下自己的理解。

-教师指导: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理解,并纠正可能出现的误解。

4.拓展延伸(约15分钟)

-创作实践:鼓励学生以《诗词三首》为灵感,创作一首自己的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分享交流:学生自愿分享自己的创作,教师和其他同学给予反馈和建议。

5.总结反馈(约5分钟)

-总结要点: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强调诗词的鉴赏方法和创作技巧。

-反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古典诗词的魅力。

6.课后作业(作为家庭作业布置)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首本节课学习的诗词,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解读,并写下300字左右的心得体会。

-作业要求:强调作业的独立完成,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进行创作。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显著,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学生能够熟练背诵《静夜思》、《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三首诗词,并对诗词的基本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他们能够准确指出诗中的意象、意境和修辞手法,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对诗词进行解读。

2.鉴赏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得到了提升。他们学会了如何通过分析诗词的语言、结构、情感等方面来评价诗词的艺术价值,能够独立地对诗词进行批判性思考。

3.情感体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理解了诗人的情感表达,还能够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与诗词情感相呼应的体验。他们在创作自己的诗词时,能够将个人的情感与诗词的意境相结合,表达出独特的情感和想象。

4.创作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