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城市生态规划详解.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生态规划的类型 (1)按地理空间尺度划分 区域生态规划——编制规划地域的自然、社会、生态目录;对该区域的长远规划制定要点,如交通、土地、公共设施等。 景观生态规划——几平方公里到几十平方公里,物种和人的空间流动,干扰与扩散 生物圈生态保护区建设和规划——世界性生态问题(保存遗传基因多样性等) (2)按地理环境和生物生存环境划分 陆地、海洋生态、淡水生态、森林生态、草原生态、土壤生态、城市生态、农村生态 (3)按社会科学门类划分 经济生态规划、民族生态规划、人类生态规划 4、城市生态规划的原则 国外生态规划的技术路线 McHarg地区生态规划的程序(I.L. McHarg ,1969): ① 确定规划范围和规划目标 ② 广泛搜集规划区域的自然与人文资料(包括地理、地质、气候、土壤、野生动物、自然景观、土地利用、人口、交通、文化、人的价值观调查),并分别描绘在地图上 ③ 根据规划目标综合分析,提取在第二步所收集的资料 ④ 对各主要因素及各种资源开发(利用)方式进行适宜度分析,确定适应性等级 方案选择——在适宜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不同的环境组织,研究不同的计划,以便实现理想方案。 方案的实施——应用各种战略、策略和选定步骤实现理想方案 执行 评价 第三节 城市生态规划实例 * 第六章 城市生态规划 第一节 生态规划的概念与类型 第二节 城市生态规划原理 第三节 城市生态规划实例 第一节 生态规划的概念与类型 一、生态规划 1、定义:应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根据社会、经济、自然等方面的信息,从宏观总和的角度,参与国家与区域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研究与决策,并提出合理开发战略与开发层次,以及相应的土地及资源利用生态建设和环境措施。 依据的基本原则: ①保护人类的健康 ②增加自然系统的经济价值 ③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进行最佳利用 ④保护人类居住环境的美学价值 ⑤保护自然系统的生物完整性 2.生态规划的基本任务: ①使可再生资源不断恢复并扩大再生产,使不可再生资源节约利用 ②使人类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以保证人类健康所必须的水平 3.发展历程 19世纪末叶,以美国地理学家玛希为代表的生态学家和规划工作者的规划实践,标志着生态规划的产生。 地质学家鲍威尔在规划实践中指出,要制定法律和政策,促进与生态条件相适应的发展;英国霍华德的田园城, 法国柯布西埃的“光明城”,英国恩维的“卧城”,赖特的“广亩城”等工作丰富了生态规划的内容。 美国景观生态学家麦克哈格在1960年代指出, 生态规划是在没有任何有害的境况下或在多数无害的情况下,对土地的某种用途进行的规划,建立了生态规划框架,成为以后生态规划的一个基本思路。 直至1980年代,大多数人所认同的生态规划仍大部分倾向于土地的生态利用规划。 而从区域和城市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特点、发展趋势和生态规划所应解决的问题来看,生态规划应不仅限于土地利用规划,而是以生态学原理和城乡规划原理为指导,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的手段辩识、模拟、设计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内的各种生态关系,确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生态适宜度,探讨改善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生态建设对策,促进人与环境关系持续协调发展。 可以认为,生态规划的目的是:从自然要素的规律出发,分析其发展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确定人类如何进行社会经济生产和生活,有效地开发、利用、保护这些自然资源要素,促进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最终使得整个区域和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城市生态规划原理 一、城市生态规划 1、概念: 运用系统分析手段,生态经济学知识和各种社会、自然信息、经验,规划调节和改造城市各种复杂的系统关系,在城市现有的各种有利和不利条件下寻找扩大效益、减少风险的可行性对策进行的规划。 简言之,城市生态规划既是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城市规划原则,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各项开发和建设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从而能动地调控城市居民与环境的关系。 城市生态规划的科学内涵强调规划的能动性、协调性、整体性和层次性,倡导社会的开放性、经济的高效性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型。 2、理论基础 (1)植物群落学 植被是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的植被不仅形成不同的景观,而且具有不同的生态效能。 可根据顶极理论创造与当地气候环境相适应的顶极植物群落。 (2)城市生态学 城市生态学是用生态学的方法研究城镇中的生物圈,对其历史、结构、功能进行生态学描述;研究城市生态系统,即社会、自然、经济亚系统间的关系。 (3)环境规划理论 环境规划理论涉及两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