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文化生活高考时政热点.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考情分析 从2013年全国及各地高考试题考点分布看,本专题高考考查的重点有:文化的特点、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和表现。从考查形式上看,本专题高考题型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且非选择题的数量和分值比重较大,非选择题多以当年的时政热点为背景,采用“意义类”、“说明类”题型,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和分析能力。
◎备考指津 2014年,在复习备考中要注意:
(1)结合十八大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综合国力的关系,说明加强文化建设对促进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意义。
(2)结合我国各地区各部门开展的文化活动,运用优秀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说明开展这些文化活动对促进社会发展,提高国民素质的作用。
(3)结合社会生活热点和具体的文化现象、文化事例,认识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特点和表现。
文化的作用:(见文化生活主干知识)
第九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会展中心拉开大幕
材料一 2013年5月17日,第九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交响乐的形式,开启“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的大幕。梦想的力量,缔造了文化的奇迹。深圳十年坚定推行“文化立市”战略,孜孜不倦地打造着文化深圳。今日深圳,已成为我国文化贸易的黄金口岸和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桥头堡”。
材料二 深圳文博会以“贸易扬帆,文化远航”为主题,着力推动文化贸易。据统计,本届总成交额再创新高,达到1 665.02亿元人民币,比上届文博会增长了15.98%。展会期间,共有来自93个国家和地区的16 347名海外采购商参加文博会,文化产品出口交易额为123.82亿元,比上一届增加8.6亿元。
深圳文博会创新业态,优势凸显。文博会围绕“博览与交易”的主题,进一步突出“文化+创意、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金融、文化+贸易”的展会特色,更首次设立“文化·旅游”馆,集中展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成果,为文化产业与各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创新发展创造了条件。
深圳文博会采取一系列新举措增强国际性,积极探索“以商带展,以展促商”,吸引了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40个海外机构参展,并强化了“海外直通车”招商服务。不少文化项目和文化企业借助本届文博会平台扬帆远航,成为展示中国文化巨大魅力的最佳舞台,推动越来越多的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文化生活角度
问题一: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深圳坚持“文化立市”的依据。
问题二:深圳文博会的成功经验,对其他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有何启示?
经济生活角度
问题: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举办文博会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
◎考情分析 从2013年全国及各地高考试题考点分布看,本专题高考考查的重点有:文化的多样性、文化传播、传统文化的特点、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文化创新的途径。从考查形式上看,本专题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且非选择题的数量多、分值高。在能力考查上,突出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备考指津 2014年,在复习备考中要注意:
(1)结合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国文化年等活动,说明世界文化多样性、中外文化交流的必要性及意义。
(2)结合民族节日、中华文化遗产保护等活动,认识传统文化的特点,以及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3)结合“十艺节”、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等重大经济文化活动和实现“中国梦”等长效热点,分析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阐述文化创新的途径和意义。
为什么要坚持文化创新及如何进行文化创新(见文化生活主干知识)
谱写丝绸之路文明发展新篇章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他表示,2 100多年前,中国汉代的张骞肩负和平友好使命,两次出使中亚,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曾经为促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相互交流和合作作出过重要贡献。东西方使节、商队、游客、学者、工匠川流不息,沿途各国互通有无、互学互鉴,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谱写出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
习近平盛赞中哈传统友好,全面阐述中国对中亚国家睦邻友好合作政策,倡议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了实现这一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习近平提出,加强政策沟通,加强道路联通,加强贸易畅通,加强货币流通,加强民心相通。这个战略构想,表达的是中国与欧亚各国全面开展互利合作、谋求共同发展的理念。
习近平强调,我们希望同中亚国家一道,不断增进互信、巩固友好、加强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繁荣。我们主张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