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东庐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敬畏自然学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敬畏自然 学案
学习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2、品味关键语句,理解文中包含的哲理。
3、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
学习重难点:
1、感受并理解作者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观点。
2、揣摩文中富有哲理、讲究形象的语言的含义。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读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并选择其中五个词语造句或写一段话。
蓬蒿( ) 咫( )尺 狼jí( ) nà( )喊 相形见绌( )
精巧绝lún( ) 美味佳yáo( ) 不自量( )力 深邃( )
不可思yì( ) 混淆( ) 硕( )大 狂wang( )
2、当今世界人与自然的关系到底如何?请搜集人与自然之间的故事、案例和其他资料,谈谈你的体会和意见。?
二、学习研讨
1、导入
2、检查预习导学
3、反复阅读课文,探究下列问题:
(1)找出文中最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3)、文中有许多语句富有哲理性,请找出来并说说其中的含义。
三、巩固延伸
阅读理解:
因此,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因此,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做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做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做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1、语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有( )(多选)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夸张 2、文中的“我们”、“它们”分别指的是( ) A、“我们”指的是人类,“它们”指的是宇宙中一切物质。 B、“我们”指的是人类,“它们”指的是宇宙中美好的物体。 C、“我们”指的是人类,“它们”指的是宇宙中除人类外的一切生物。 3、作者为什么说“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敬畏”一词在语段中的含义分析较为准确的一项是( ) A、“敬畏”是尊敬并且畏惧的意思。 B、“敬畏”含有敬重的意思,但更多的是恐惧。 C、“敬畏”文章中充满敬重的意味,敬重自然就是要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 D、“敬畏”表现出人类在自然面前的卑微与渺小。
阅读《高明的大自然》,回答下列问题:
①大自然创造的每一个奇迹,提供的每一个榜样,都让人感到神奇高明。
②在众多海洋微生物中,单细胞的原绿球藻显得很普通,但是,它们却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光合作用有机体。不要小看这些浮游生物的能量,海洋中如果缺少了它们,整个地球生命就无法繁衍。因为它们为海洋动物提供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基础。原绿球藻类浮游生物拥有高效的光能作用机制,它们就像漂浮在大海上的太阳能电池板,轻而易举地将收集到的阳光转化为养分。
③别以为这没什么了不起。由于原绿球藻数量众多,1升海水中的原绿球藻多达1亿个。当这些浮游生物在阳光下吸收二氧化碳,用其中的碳构造自身细胞并放出氧气时,差不多吸收了海洋中三分之二的碳。这意味着它们在抑制全球变暖过程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④目前我们还不知道这些浮游生物是如何利用太阳能的。一旦我们揭示了其中的奥秘,就可以把这些小生命作为榜样,找到更简单更有效利用太阳能的良策,甚至还能找到抑制全球变暖的锦囊妙计。
⑤提起海藻、鲍鱼、蚌等软体动物的外壳时,人们总是赞叹有加。因为软体动物都是就地取材,利用最常见的碳酸钙原料,遵循高效无污染原则,营造了各种坚固耐用、千姿百态的贝壳式建筑。在高倍数显微镜透视下,鲍鱼的外壳由一层一层的层状组织粘合而成,层状组织由厚约0.005mm的“碳酸钙砖块”堆砌起来,使用的“水泥浆”则是软体动物自身分泌出的有机糖蛋白胶。在有机糖蛋白胶粘合下,软体动物的外壳不仅坚如磐石,而且还具有自我修复功能。
⑥在昆虫世界里,蝴蝶显得分外妖娆。它们翩翩起舞,能够飞越万水千山。科学家研究发现,蝴蝶翅膀上下扇动时,形成了一个漏斗形状的喷气通道。喷气通道的长度、进气口和出气口的大小形状都按一定的规律变化。蝴蝶飞行时,空气会沿着喷气通道从前向后喷出。原来娇小可人的蝴蝶竟是利用喷气原理来飞行的。
⑦光纤的发明,导致了通信传媒领域的革命,特别是在互联网上。让人惊叹的是,在深邃的海洋底部生活的低等动物——海绵身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