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操作系统B》实验报告.doc

发布:2017-04-18约1.59万字共2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操作系统B》 实验报告 学院:现代科技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姓名: 班级:计算机 学号: 指导教师: 时间: 年 月 太原理工大学学生实验报告 学院名称现代科技学院专业班级实验成绩学生姓名学号实验日期课程名称操作系统B实验题目几种操作系统的界面一、目的和要求 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熟悉1—2种操作系统的界面,在熟练使用机器的基础上,能了解各种操作命令和系统调用在系统中的大致工作过程。也就是通过操作系统的外部特征,逐步深入到操作系统的内部实质内容中去。 要求 能熟练的在1—2种操作系统的环境下工作,学会使用各种命令,熟悉系统提供的各种功能,主动而有效地使用计算机。 熟悉系统实用程序的调用方法和各种系统调用模块的功能和作用 二、内容 实验步骤 在某种操作系统的环境下建立、修改、运行、打印源程序和结果,最后撤消一个完整的程序。 提示:可按下述步骤进行 编写一个完整的源程序,通过编辑命令送入机器,建立源程序文件; 编译该源文件,建立相应的目标文件; 编译有错时,再用编辑命令修改源文件,消除全部词法和语法错误; 连接目标文件,形成可执行文件; 执行该文件,得到结果; 打印输出源程序和运行结果; 撤消本次实验中形成的所有文件。 实验内容 利用DOS命令建立一个1.cpp文件,程序清单如下: /*1.cpp */ #include stdio.h #include conio.h int main() { printf(操作系统实验报告!\n); return 0; } /*over*/ DOS命令截图: 1.cpp 文件截图: 由于MS-DOS中不能显示中文,所以图中显示为乱码,此处为: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DEV-CPP编译、连接并运行程序。 运行截图: 用DOS命令删除程序清单1.cpp与执行文件1.exe文件。 三、总结 本次实验在WINDOWS XP操作系统下完成,考察了对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DOS命令的使用,通过编译工具学会基本的编译、连接操作。 本次实验中使用到的DOS命令与工具: 操作系统:WINDOWS XP C语言编译工具:DEV-CPP DOS命令: 查看目录:dir 编辑文本:edit 删除文件:del 实验室名称指导教师签名 太原理工大学学生实验报告 学院名称现代科技学院专业班级实验成绩学生姓名学号实验日期课程名称操作系统B实验题目进程调度程序设计一、目的和要求 目的 进程是操作系统最重要的概念之一,进程调度是操作系统的主要内容,本实验要求学生独立地用高级语言编写一个进程调度程序,调度算法可任意选择或自行设计,本实验可使学生加深对进程调度和各种调度算法的理解。 要求 设计一个有几个进程并发执行的进程调度程序,每个进程由一个进程控制块(PCB)表示,进程控制块通常应包括下述信息:进程名,进程优先数,进程需要运行的时间,占用CPU的时间以及进程的状态等,且可按照调度算法的不同而增删。 调度程序应包含2—3种不同的调度算法,运行时可以任选一种,以利于各种方法的分析和比较。 系统应能显示或打印各进程状态和参数的变化情况,便于观察。 二、实验内容 实验原理 题目 本程序可选用优先数法或简单轮转法对五个进程进行调度。每个进程处于运行R(run)、就绪W(wait)和完成F(finish)三种状态之一,并假定起始状态都是就绪状态W。 为了便于处理,程序中进程的运行时间以时间片为单位计算。各进程的优先数或轮转时间片数、以及进程需要运行的时间片数,均由伪随机数发生器产生。 进程控制块结构如表2-1所示: 表2-1 PCB 进程标识符 链指针 优先数/轮转时间片数 占用CPU时间片数 进程所需时间片数 进程状态 进程控制块链结构如图2-1所示: 1 ┇ R 3 ┇ W 5 ┇ W W 0 ┇ 2 RUN HEAD TAIL 图2-1 进程控制块链结构 其中:RUN—当前运行进程指针; HEAD—进程就绪链链首指针; TAIL—进程就绪链链尾指针。 2. 算法与框图 程序框图如图2-2所示。 priority 是 输入调度算法alog 开始 alog=priority/round robin? 生成并按优先数大小排列进程控制块链 进程时间片数为0? 从链首取一个进程投入运行 生成并按进入次序 排列进程控制块链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