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金融衍生证券.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章 金融衍生证券——投资银行金融工程业务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丁肇勇 第一节 金融衍生证券的创新 一、金融衍生证券的兴起 金融衍生证券(Financial Derivative securities),又称金融衍生工具(Financial Derivative Instruments),是一种其收益是由其他资产证券的价格决定的证券,其价值依赖于其他更为基本的标的(underlying,或基本的)变量。简单来讲就是指以一种或另一些金融工具的存在为前提,以这些金融工具作为交易对象,其价格也是由这些金融工具所决定的一种新型的金融工具。 衍生一词来自于化学科学,一般是指比较简单的化合物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置换而产生的较复杂的化合物。金融衍生证券大量创新开始于20世纪70、80年代,是金融领域对全球范围内金融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主动调节,是一种新兴的投资与风险管理工具。因其交易不构成金融机构的资产或负债,因此被称为表外业务。 第一节 金融衍生证券的创新 金融衍生证券是金融创新(Financial Innovation)的产物,而金融衍生证券的广泛运用又反过来促进了金融创新的更快发展。创新主体进行的金融创新活动是在经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后展开的,对于金融创新的动因,学术界有不同的理论诠释。 (一)金融创新的理论评价 1.“技术推进”理论:技术推进理论认为新技术革命的出现,特别是电脑、电讯等科技成果在金融领域的广泛运用,是促成金融创新的主要动因。 2.“货币促成”理论:该理论认为,金融创新的出现,主要是货币方面因素的变化促成的。70年代的通货膨胀和汇率、利率反复无常的波动,是金融创新的重要动因,金融创新是为了抵制通货膨胀和利率波动的产物产生的。 第一节 金融衍生证券的创新 主要代表人是货币学派的Milton Friedman,他认为,“前所未有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特征及其最初的影响,是促使金融创新不断出现并形成要求放松金融市场监管压力的主要原因。” 3. “财富增长”理论 :这种 理论认为,经济的高速发展所带来的财富的迅速增长,是金融创新的主要动因。因此,财富的增长,加大了人们对金融资产和金融交易的需求,促发了金融创新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金融要求。 4。“约束诱导”理论 :该理论主要从供给方面探讨金融创新。该理论认为,金融同业回避或摆脱其内部和外部的制约是金融创新的根本原因,金融机构之所以发明各种金融工具、交易方式和服务种类、管理方法,目的在于摆脱或逃脱其面对的种种内外制约。 第一节 金融衍生证券的创新 来自内部的制约是金融机构内部传统的增长率、流动资产比率等指标;外部制约主要是金融管理当局的各类管理和制约以及资本市场上的一些约束。W.L.Silber从寻求利润最大化的金融机构创新这个表面现象开始研究,经过分析,他认为,金融创新是微观金融组织为寻求最大化的利润,减轻外部对其产生的约束而采取的“自卫”行动。即制约代价大幅度上升的话,则金融机构势必被迫探索新的产品、服务和管理办法,来获得新的均衡。 5。“制度改革”理论 :金融创新是一种与经济制度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制度改革,基于这种观点,金融体系的任何因制度改革而引起的变动都可以视为金融创新。 第一节 金融衍生证券的创新 至于金融创新的原因,在于降低成本增加收益或是稳定金融体系以防止收入不均的恶化。 6。“规避管制”理论 :金融创新主要是由于金融机构为获取利润而回避政府的管制所引起的。该理论认为,多种形式的政府管制,性质上等于隐含的税收,阻碍了金融机构从事已有的盈利活动和利用管制以外的利润机会。因此,金融机构会通过创新来逃避政府管制。而当金融创新可能危及金融稳定与货币政策时,金融当局又会加强监管,新的监管又会导致新的创新,两者不断交替,形成一个相互推动的过程。 (二)金融衍生证券创新的背景因素 首先是金融自由化思潮的影响;其次是金融领域日益激烈的竞争对创新的推动;第三是新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运用加快了金融衍生证券的创新进程;第四是金融理论的发展为金融衍生证券的实践做了良好的铺垫。 第一节 金融衍生证券的创新 二、金融衍生证券的特点及作用 (一)金融衍生证券的特征 1.金融衍生证券交易的杠杆性、 2.金融衍生证券交易的风险性 从理论上讲,金融衍生证券的创新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以风险强化管理的风险规避为目的的。但在金融衍生证券的实际操作中,尤其是交易的杠杆性,导致风险也呈现出放大的特征。根据国际证券监督联合会1994年的文献的规定,金融衍生证券的交易要面临5种主要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运作风险、法律风险。 3.金融衍生证券的虚拟性——交易的“零和博弈”性。 第一节 金融衍生证券的创新 (二)金融衍生证券的作用——双刃剑 1.金融衍生证券对社会经济发展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