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职院校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0引言 高职院校的景观设计专业多以培养掌握技术、善于实践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将培养具有一定艺术修养和艺术素质的环境类艺术设计人才作为教学宗旨,在教育中倡导以技能为基本,以艺术为引导的教学理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学体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对人才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原来强调书本、强调机械训练的教学模式需与时俱进,以适应新形势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如何优化课程设置、改良教学方法、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等已经成为关系到高职院校景观设计专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问题。 1高职院校“景观设计”课程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当前高职景观设计教学普遍存在定位不清、课时不足、开课时间晚的现象,课程设置简单化,很多就是大学课程的“浓缩版”和“精简版”,并且实践教学时间比例小。 (2)教学模式单一。多年应试教育的培养,使得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习惯了以教材为本进行教学与学习,教师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反复练习,形式较为单一。最终教学效果的评价也手段单一,往往采用一次快题考试成绩加上平时成绩作为成绩评定。 (3)教学内容单一。课本内容的更新速度有限,在教学中,教师围绕课本教学,所授内容覆盖面较小,也比较滞后,甚至少数教师的授课内容数年不变,固步自封。 (4)教学环境单一。目前,一些高职院校景观设计专业教学场所主要集中在教室,实践教学环境较单一,而且学生大多数时间是在课堂中听讲,在真实环境中实际操作的机会较少。 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缺少主动性。高职院校的一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没有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些学生学习基础差,存在被动学、学不进等情况,对于一些理论知识集中的课程较为排斥,学习的主动性不足。 (2)缺少互动性。教学形式的单一使得学生对所学不感兴趣,教师也得不到学生的反馈,导致常常是“你讲你的,我玩我的”,双方都缺少互动提高的热情。 (3)缺少创造性。由于教师授课在内容与形式上的单一,导致学生没有接受到更多的学科前沿讯息,认为课本上的会了就够了,缺少创造的方向,也缺少创造的主观能动性。 (4)缺少实践锻炼。学生满足于完成作业,进行方案交流与汇报的机会较少,参与真实项目的实践机会更少,以致于在毕业实习中产生茫然无措的感觉。部分学生存在不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遇到问题缺少思路、有思路但是表达不出来等问题。 2高职院校“景观设计”教学改革措施 明确课程定位 根据专业设置的不同,高职院校“景观设计”课程的定位也有所区别。从选修到必修,从辅助课程到核心课程,从一般掌握到熟练掌握。从教学来讲,建议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从培养学生的景观概念入手,培养动手能力。同时,根据定位不同,设置不同的教学时间,合理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时间的权重。[1]通过课程教学,应当让学生了解景观设计的基本理论,掌握基本概念、一般设计规律和设计方法,拥有出方案、绘图纸、做模型的能力。应当根据课程定位设置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掌握以及熟练运用景观设计技能。 优化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设置应当立足于景观设计领域,以顺应社会需求、服务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加强专业认知、突出技能培养为教学宗旨,不断优化。课程设置需要符合学制特点,满足学校的教学性质要求,以联系性较强的基础课和应用性较强的其他课程群相结合,突出实践课程,推动教学有序开展。 (1)加强专业认知。高职院校教材普遍存在更新速度较慢的缺点,一些教材所介绍的知识并不能完全与本领域的发展情况相吻合。在景观设计专业领域,也或多或少存在类似现象。因此,在课程内容设定时,教师应当有所界定和选择,同时应当鼓励学生了解该领域的相关讯息,知道行业发展的趋势。在课程开始之初,教师就可以利用报告、文献,或者邀请从业者开展讲座等形式加强学生的专业认知,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多看、多问、多接触景观设计具体案例。通过不同的途径让学生了解这一专业的魅力所在,知晓从事这一行业所需的知识和所需具备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在课程开展到一定阶段后,可以通过介绍一些经典作品、行业内最前沿的案例等来丰富课程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认识水平,要坚持将经典的、最好的、最新的知识展现给学生,加强学生的专业认知程度,提升学习热情。 (2)突出技能培养。社会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的需求更多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而非理论型人才,“会动手”的毕业生更加受到青睐。因此,在教学期间,应当更多地以学生的技能提升作为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的设计里,一方面可以更多地设置实际案例作为教学内容。比如:在已经掌握最基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选取一些知名设计公司具有代表性的景观设计项目,通过专题形式,由教师由浅入深引领学生设计,并且通过指导临摹、自主设计、分组讨论、综合评定等环节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