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院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思索.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对高职院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思索
【摘要】近年来,为适应市场对人才需求的新要 求,全国髙职院校掀起了教学改革的浪潮,各个高职院校从 不同的角度入手,切入适合自己的改革主题,纷纷加紧改革 步伐。在轰轰烈烈的教学改革实施中,“项目化教学”逐渐 成为一个重要方向。笔者结合金融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就近 些年来高职院校实施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中的一些问题进 行浅层次分析,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 课程项目化 改革
随着近些年来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及产业结构的调整, 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出现了新变化,适应于这一情况,培养符 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性人才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 共同目标。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实施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 技能为主线的课程改革成为必然。在这一背景下,课程项目 化教学改革在我国高职院校中全面铺开。通过项目工作任务 引领,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得到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对实 现高职教育目标,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对项目教学的认识
项目教学就是行动导向教学的一种形式。行动导向是指 教师构建特定的学习情境,学生是学习者,教师为引导者, 在模拟的职业活动中,通过学生的一种自主学习,使学生更 快地掌握专业技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能力、与 人协作共事的社会能力和创新精神。达到学习知识、形成技 能、提升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是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 的教学活动。项目以工作任务的形式出现,通过工作任务的 完成,得到一个具体的产品或服务。项目化教学,既能发挥 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反映职业 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大为提 高。近些年来,项目化教学在我国高职院校中被广泛推广运 用。
根据项目教学改革的规律和特点,结合本人在教学中的 体会,在高职院校项目化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 问题,致使项目化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目前项目化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唯项目化趋势
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适应学生培养目标,对高职 院校来说,高素质技术技能性人才的培养,必须以能力为本。 而适应提升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多元化的,不应 该仅限于项目化教学。
目前,在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改革中,从各种质量工程 项目的评定,到具体教学活动的实施,都过分偏重项目化要 求,有唯项目化趋势。部分院校不论专业特点,全院一刀切 的推行项目化教学改革;部分专业,不论具体课程性质,也 一律实施项目化改造;一些质量工程评审,无项目化内容一 票否决等等。
如金融专业中的“国际金融”、“金融营销”课程,其 内容虽然有岗位业务内容,但也很难进行全部项目化改造。 这种唯项目化的趋势,违背了项目化教学的规律,弱化了其 他教学改革方法手段的创新。
(二)伪项目化趋势
规划教材必须是项目化体系,课程必须选用项目化教 材,教学实施必须用项目化教案,质量工程项目评审必须有 项目化内容等等,从各种教改项目评价指标的引导,到教育 教学相关机构运动式的推行,致使项目化教学改革流于形 式,出现伪项目化趋势。
纵观目前的课程教材,大都是项目化体例,但从形式到 内容真正做到项目化要求的并不多,大多数教材只是把 “章”变成项目”,“节”变成任务”,章节名称的句 式由主谓结构并更成动宾结构。课程评审过程中是项目化 的,教学实施中却是学科化内容。
如金融专业中的《国际金融》部分教材,“国际收支平 衡表的编制”这一节,变更为“编制国际收支平衡表”,表 面上看,是一个具体的任务,其内容却仍然是学科化的。这 种伪项目化改革不仅难以提升学生的能力培养水平,某些时 候甚至造成知识结构上的逻辑混乱。
(三) 单一课程的项目化趋势
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大多仍然是按照学科体系设置 的,并未完全对接市场岗位,而项目化教学是基于市场岗位 的工作任务。在未对专业课程体系按照工作岗位进行重构的 前提下,单门课程是很难实现项目化教学的。
现实是,很多高职院校只提课程项目化改革,不重视专 业课程体系的重构。单门课程的项目化实施过程中,就出现 课程与课程内容之间的重复、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知识铺垫遗 漏等问题,导致学生似懂非懂,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如金融专业的《货币银行学》、《保险概论》等课程,其 内容大部分是理论知识,有小部分内容对应岗位任务,所以 必须对金融专业所有课程进行梳理,把理论化知识和具体岗 位技能知识进行分离,才能实施项目化教学。
(四) 传统教学管理不适应项目化教学要求
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 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在课堂上起着引导组织作用,所以项目 化教学应尽量坚持小班化原则。目前形势下,各高职院校大 规模招生,师生比严重偏高,大班上课非常普遍。这种情况 下,教师很难按照工作任务要求完成课堂项目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