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专业(19)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19)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为国家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培养思想上进、功底扎实、具有社会责任感、独立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其具体要求是: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
2.系统掌握本学科领域的专门知识,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熟悉本学科国内外理论研究及学校实践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胜任教学工作并具有独立从事教育理论研究和大中小学学科教学研究的能力。
3.具有健康的体格、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研究方向
1.教学原理
2.课程原理
3.生物学科教学原理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
学习年限为2-3年,总学分为36至38学分。
修满规定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者,即可毕业。
四、课程设置
(一)学位课程(本专业各方向硕士生公共必修课,计21学分)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任课
教师
0001
马列经典著作选读(教育学)
36
2
1
王坤庆
0002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6
2
1
0003
第一外国语(含专业外语)
240
5
1、2
1801
教育学原理
54
3
1
王坤庆、涂艳国
1901
学习理论
54
3
1
刘华山
1902
教育科研方法论
54
3
3
郭元祥
1903
生物学教育原理与方法
54
3
1
崔鸿、徐玉安
(二)指定选修课程(按研究方向设置)
研究
方向
课程
编号
课程
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任课
教师
生物学教学论
现代生命科学进展
54
3
1
多名老师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
54
3
1
刘德立、熊丽
生物课程与教学改革专题
54
3
2
崔鸿、徐玉安、中学高级教师
(三)任意选修课程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任课教师
基因工程原理
54
3
1
袁均林、夏晓滨
生物科学与社会专题
36
2
2
崔鸿、中学教学专家
五、教学实践
硕士生进行教学实践必须面向本、专科学生,参加教学第一线的工作。教学实践的形式是:讲授本、专科生课程若干或某个专题,协助主讲教师辅导或答疑,学科教学论理科方向可安排实验教学、指导教育实习。教学实验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时间为四周左右,应至少完成8个课时的教学工作量,成绩合格者2学分。
六、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的形式有实地考察、收集资料、参加学术会议等。一般安排在三、四、五学期,累计时间为四周左右。
调研工作前,导师应指导硕士生拟定调研计划:调研工作结束后,硕士生应写出调查报告,由导师评定成绩。
七、科学研究及学位论文要求
1.本专业硕士生在校期间应至少完成2篇课程论文,1篇学年论文。其中应至少有1篇论文在省级或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
2.本专业硕士最迟应在第2学期初确定学位论文题目通过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并订出学位论文工作计划。
3.本专业硕士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学术水平的要求为:
选题必针对现时学界热点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而提出,论域集中,论题典型,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立题及撰写过程应广泛选用资料,有准确而系统的文献综述,以显示本学科前沿研究的把握,外文资料的运用应占1/3左右。论文涉及的事实材料和数据应当真实准确,应采用先进的测量和统计方法。
论文的行文,应做到基本概念正确、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重点突出、主次分明,逻辑层次清楚、篇章结构合理,分析深刻、具有创见。应从论文中反映出作者系统而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强的科研能力。
八、培养方式与方法
硕士生的培养采取导师指导与专业指导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实行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自学讨论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指导教师要注重教书育人,严格要求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和科研积极性。
九、其它
1.凡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录取的学生,均须补修本学科大学本科主干课程至少3门。并且考试与本科生同堂同卷。但不计学分。
2.本专业硕士生必须认真阅读“本专业硕士生必读书目”所规定的书籍,并做好笔记;导师必须定期检查硕士生的阅读笔记,并根据其笔记,评定成绩。
3.硕士生在学期间,必须至少参加4次学术活动(学术讲座、学术报告会、学术会议等),并将有关情况记入《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登记表》。学业结束前,由导师对其进行考评。
4.凡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项目均必须进行考核。考核方式、成绩评定标准以及有关要求,按《华中师范大学关于研究生考核及成绩管理的暂行规定》执行。
5.每位硕士生须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本人实际,在入学后3个月内,制订出个人培养(学习)计划,经导师和专业指导组组长审定后,报院、系、所和研究生处备案。
6.硕士生培养方案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