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谈如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浅谈如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对做为精神文明建设一项重要内容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已经不满足于以往的领导台上讲,职工台下记,大板报写标语这种简单、单调的形式。如何增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成为摆在所有思想政治工面前的一项重要议题。作为一名新加入思想政治工队伍的初学者,我仅就多年来自己的观察和体会,谈几点看法,也许其中有很多幼稚和谬误的观点,还请见谅。
一、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误区
提起思想政治工作,很多人第一个反应就是,上党课、讲大道理、写材料、听报告等等,第二个反应就是,那是党支部的事。很少有人认为,思想政治工作与自己是息息相关的,总是将自己和思想政治隔离开来。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最深体会就是形式,是的,走形式,走过场,按上级要求,该上几次课,该写几篇体会,一边嘴时埋怨,一边东抄西拼完成任务。最后的结果是,材料一大堆,效果等于零,没有什么东西进入到职工的脑子里。这可能是所有思想政治工心中最大的痛,甚至有的工提起自己的工作,都是自嘲的说自己是搞虚的,是耍嘴皮子的。
其实,这种反映,追根到底,是传统思想教育模式在人们脑海中的残留。在物质不丰富,信息传递相对较贫乏的时代,上党课、听报告,往往是人们获得信息的一种有效途径,所以,那个时候,上课的人自豪,听课的人高兴。但是,这种传统的思想教育形式在今天,其负作用就非常明显了,人们接受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报纸、电视、杂志,尤其是信息网络的飞速发展,为人们展现了一个广阔的资源空间。大量的信息充斥视野、脑海,人们在追求新、奇、快的同时,对这种传统的、刻板的思想宣教形式越来越反感,甚至产生厌烦心理。而思想教育形式发展的相对滞后,也让这种落差越来越大,最终在某些时间,将思想教育与人们生活的实际割离开来,形成了为思想政治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无奈局面。思想教育工作走入了误区。就我个人体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片面追求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强调要创新,但实际上,创新的只是形式、载体,其实质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有一种误解说法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形式,天天学这、学那,没什么大用处,还不如多点心思想想怎么干好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形式的单一性、内容的较强理论性,使很多人对此不以为然,认为与工作没多大关系,没什么用处。这也从另一个角度显示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这也是对思想政治工作理解的一个片面,其实,在现在社会,很多企业非常重视思想教育,把思想教育当成激励职工,激发职工工作热情的一个重要手段。每天的晨练会,经理在前面喊口号,职工在下面一起喊;定期组织职工进行培训,用大声的语言宣读出自己的愿望,单位的愿望,用各种未来的美景激励职工,好好干,汽车、洋房、美好的未来一定会有。这种短时激励培训后,在一定时间内,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工作热情会高涨,业绩会有明显上升,然后再热情即将减退的时候,再一次培训,再一次思想动员。让效果持之以恒。不过在机关事业单位,这种激素般的教育形式还没有普及。
2、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业务教育相分离
在很多单位里,尤其是事业单位,思想政治教育由支部负责,而业务教育可以有专门的业务部门负责,各教各的,互不干涉,互不通气。很多时候,单位更重视的业务教育,毕竟那是要培养人才的,是要出成绩的,而思想政治教育,“找个时间,按要求上上课,做好记录,应付应付就过去了。”这可能是很多思想政治教育工最常听到的话了。
3、仅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单纯的工作任务
可能有很多人在年初大会或文件上听过、看到这样的话,“今年咱们政治工作的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上党课**课,党员领导干部写体会文章**篇,每个人笔记要**字。大家一定要按时完成,**时候前将笔记交到**那儿。”片面强调任务的完成,至于任务完成的同时,产生多少实际效果,很少有人去关注。
就是这些理解上的误区,导致了思想政治工作越来越脱离实际,不但没有在工作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反而成了领导心目中的“鸡肋”,想做好,又不知如何做好,不做,又不行。本来上级的命令是好意,在执行中越往往不如人意。
也许我说得过于片面,过于悲观,但不可否认,这些现象,确实在工作中存在着。
二、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几种方法
我们党有几十年的优良的思想政治工作传统,在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它为调动军民追求解放的信心与勇气,为追求中华民族自由和独立发挥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今天,我们的党中央更是非常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把它们作为中华民族事业发展腾飞的一大助力和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这些都说明了一个问题,思想政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是必须要做好,要做出实效的。而如果增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