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营养学第五章各种食物分类.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医营养学 王红 长春中医药大学
第五章 常用食物
第一节谷薯类
1、粳米:味甘,性平,归脾胃经。
功效:补气健脾、除烦渴、止泻痢。
①粳米锅巴200克(磨成粉),红糖100克,调服,治脾胃不调。
②粳米100克,薤白50克,煮粥,治脾虚泄泻和呕吐。
2、籼米:又叫南米、机米,味甘,性温,归心脾肺经。
功效:调中和胃、渗湿止泻、除烦。
3、糯米:又叫元米、江米,味甘,性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止泻、缩尿敛汗。
糯米加山药粉同煮,能健脾益气。
4、粟米:又叫小米、黄米。味甘、咸,性凉。归脾胃肾经。
功效:益气和中、益肾、除热、解毒。
益气(主要是用力过后补气,如妇女刚生完孩子);养血(主要是产后气血不足)。
小米150克,羊肉250克,熬汤,用于产后补气养血。
小米煮后上面漂浮的一层称为小米油,营养价值很高,非常适合婴儿服用。
5小麦:又叫淮小麦,味甘,性平,归心脾肾经。
功效:养心、健脾、益肾、除热、止渴
心气不足会导致心烦意乱,可以用甘麦大枣汤:小麦15克,甘草9克,大枣5个,水煎服。
6、大麦:味甘,性凉,归脾肾经。
功效:健脾和胃、宽肠、利水。
大麦茶中含有尿囊素,对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
口腔溃疡有治疗作用。
7、燕麦:又叫雀麦、野麦。味甘,性平。归脾肝大肠经
功效:和脾益肝、滑肠、止汗、催产。
注意孕妇不能多吃,否则会导致流产
8、荞麦:又叫乌麦,荞子。味甘,性凉,归脾胃大肠经。功效:健脾消积、下气宽肠、解毒疗疮。
荞麦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可降血脂、血压。
9、玉米:又叫苞米,包谷。味甘,性平,归胃、大肠经。
功效:调中开胃、利尿消肿。
玉米须煮水,能治疗水肿,小便不通。
玉米面、小米面、大豆粉等量混合做成食品,适合糖尿病人食用。
注意:玉米不能长期单独服用,否则会营养不良。
10、高粱:又叫蜀秫。味甘、涩,性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温脾止泻、化痰安神。
注意:正常人多吃能导致便秘。
11、青稞:别名油麦、青稞麦。味咸、性平。归脾肾经。
功效:补中益气。
12、薏苡仁:又叫薏米、苡米。味甘、淡,性微寒,归脾胃肺经。
功效:利湿健脾、舒筋除痹、清热排脓。
薏苡仁30克,黑豆50克,乌梅10个,水煎服,治疗肺痈、肺炎。
13、甘薯:又叫地瓜、红薯、番薯。味甘,性平。归脾肾经。
功效:益气健脾;养阴补肾。
甘薯能够降血糖、降血脂。有抗癌作用。对减肥美容比较好,像减肥的MM可以多吃这个。
14、山药:又叫薯蓣、山芋。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
功效:补脾、养肺、固肾、益精。
15、马铃薯:又叫土豆、洋芋。味甘,性平。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和胃健中,解毒消肿。
土豆炖牛肉,能治疗脾胃虚寒。
土豆汁2勺(可加蜂蜜),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便秘症状。
土豆能降血压。土豆有利于减肥,可做主餐食用。土豆汁涂脸,可增白,特别是晒黑的。
注意:发芽、发霉的土豆不能吃,即使把芽或者发霉处削去也不行。
第二节、豆类:
1、黄豆:又称黄大豆。味甘,性平。归脾胃肾大肠经。
功效:宽中导滞,健脾利水,解毒消肿。
黄豆能够降血压、血脂。
豆腐:味甘,性凉。归脾胃大肠经。清热消肿;解毒止痢;益气下乳。
切一片豆腐敷在眼上可消除目赤浮肿。
粗煎豆腐能够治痢疾。
豆浆:味甘、咸,性平。归肺胃经。补益正气;止血;化痰平喘。
豆浆一碗,豆皮一张,蛋花,龙眼肉14个,红糖,同食,对产后补益正气很好。
豆浆一碗,韭菜汁半碗,同服,每日两次,可治崩漏。
豆浆中加入饴糖,没早一晚,可治哮喘。
豆腐乳:又叫菽乳、味咸、酸、甘,性平。归胃肾经。调中开胃。
豆腐乳能够预防高血压、高血脂。能够治疗风湿病。
黄豆芽:味甘、性凉。归脾胃膀胱经。清热利湿(热指胃热);去疣(指扁平疣,又称瘊子)。
豆芽水煮,当主食,一日三餐,连吃三日,可治疗瘊子。
2、黑豆:又称黑大豆。味甘,性平。归脾肾经。
功效:活血利水,祛风解毒,健脾益肾。
①炒黑豆磨成粉,和天花粉等量混合,加入面糊做成丸剂(如梧桐子大小),每次食70可补肾。
②黑豆、黑芝麻、何首乌同服,能治疗早白发。
③黑豆、甘草,煎汁,可解毒。
黑豆有降血脂功能。
注意:黑豆不能和龙胆、鱼同食,否则其作用消除或减轻。3、绿豆:又叫青小豆。味甘,性凉。归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解暑、利水、解毒。
轻度食物或者药物中毒可服用绿豆汤。
注意:吃药时不能吃绿豆,因为绿豆能减药性。
绿豆芽:味甘,性凉。归心胃经。清热解毒。
注意:时间长的绿豆芽不能吃,有毒。
4、赤小豆:又叫红豆。味甘,性平。归脾胃肺经。
功效:利水消肿退黄,清热解毒消痈。
红豆500克,白茅根100克,水煎,喝汤吃豆,能够治疗大腹水肿。
红豆、荆芥穗,等量混合,打成粉末,加鸡蛋
显示全部